略眼光,发展的境界不高、路子不宽,反过来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难以更加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五是投资趋缓带来的压力。从我市的经济增长方式来看,现在而且在将来很长一个时期,投资仍是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因素。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仅为20,与周边省区比、与兄弟市县比都有一定差距。更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大项目、好项目匮乏,是我市投资规模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假如这种状况不尽快改变,不仅直接影响到当前经济的增长,而且对我市今后中长期的发展将带来更大的影响。
六是推进改革的压力。现在我市处于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逐步显现,既有以往体制机制改革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也有在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期暴露出来的新问题,这些问题都必须要靠改革来克服、解决和化解。但是,从改革推进的实际来看,存在改革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改革的手段不多、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的多元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在改革的内容上、目标上和路径选择上,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改革者还是被改革者,对改革的预期普遍提高,已从过去单纯的利益调整转变为利益调整和利益增进并重,使得我们在今后推进改革过程中压力更大。同时,也使得改革的难度、成本加大和风险日益加大。
七是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的压力。随着生产国际化的产业分工调整,无论是全球还是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但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资源和资金是有限的。承接这种转移,虽然我市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由于我们缺乏参与竞争积极性、主动性,缺乏加快发展的压力感、紧迫感和危机感,缺乏抢抓机遇的意识,还没有做好承接这些转移的心理预备、物质预备和项目预备。我们应该看到,与沿海发达城市比,与兄弟市县比,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仍有加大的趋势。从全国来看,2005年东中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4905元、11930元和9280元,其比例为2.68:1.28:1;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417元、3000元和2300元,其比例为1.92:1.3:1。从全区来看,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五市中居中间水平。因此,无论在全国,还是在全区,我们都面临着严重的区域竞争挑战,加快发展的压力非常大。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强化措施,迎头赶上。
二、今年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综合分析国内外的各种因素,今年经济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形势。
从有利的方面看,一是外部环境比较宽松。从国际看,国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世界经济可望继续较快增长,但国际能源价格高位波动,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形势总体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同时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国际资本、国外产业向中国的转移呈现出速度加快、规模扩大、领域更宽的态势,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从国内看,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全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投资和消费需求旺盛,将带动我市经济较快增长;国家将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继续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科技教育发展,再开工建设一批重点工程,支持重点地区优先开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有利于我市争取国家的支持;国家通过引导金融资源促进结构调整、节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