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就业”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提高城市辐射功能,着眼于提升城市形象与品位,以优化布局和调整结构为主线,突出发展重点,全力做好“四化”的文章。
(一)以“工业化”为龙头,带动服务业提速。工业化与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现代工业是现代服务业发
展的前提,而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提高,又能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快捷的物流、便利的通关等服务,从而促进工业发展。我们要坚持“工业兴市”战略不动摇,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要害抓投入,突出抓招商”的工作要求,加快建设“一区九园二带三大基地”,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同时,我们将准确把握新时期产业融合的辩证关系,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促进工业化的重要举措,保持二、三产业互相协调,共同发展。一是鼓励加工制造企业向下游延伸,在二、三产业的融合中寻求新的利润空间。二是以加大筹资和信贷力度为重点,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加快组建枣庄市商业银行,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加快计算机网络、电子营销服务网络、现代物流等平台的建设、普及与应用,用信息化提升服务业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二)以“城市化”为依托,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舞台”,服务业是城市的“名片”。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城市化建设作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新城建设初具规模,旧城改造积极推进,小城镇规划不断提升。我们要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进一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一是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按照“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思路,以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为目标,在城区有序发展购物中心、品牌店、专卖店,在社区大力发展连锁店、便利店,在城乡结合部发展大型超市,形成层次清楚、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商圈。二是加快推进物流现代化。改造提升新昌、利民、滕州干杂海货、峄城蔬菜等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全国的大型现代批发市场。依托沿运经济带的台儿庄、滕州、枣庄等港口,加速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依托枣薛经济带,积极开展合资合作,加快新城北京锦绣大地数字物流中心和欧洲商贸城建设。三是把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结合起来,抓好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推动房地产开发上规模、出精品。四是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进一步改革现行的文化治理体制,探索建立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依托枣庄日报、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加快发展现代传媒业;有序推进艺术表演团体、中介机构、剧场之间的协作联合,大力发展演出业;加强调控和引导,积极稳妥地发展娱乐业。五是狠抓旅游产业。紧紧抓住我市被列入全国30条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景区的良好契机,搞好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搞好体制整合,理顺景点治理体制,尽快改变“景”出多门的现状,加快形成游、购、娱、吃、住、行配套的大旅游产业格局。搞好资源整合,连点成线,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组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搞好区域整合,市内,积极推介铁道游击队和台儿庄大战两大红色旅游品牌,围绕中华冠世榴园、科圣墨子之乡、运河古镇风光等主题景区,搞好旅游景点深度开发、旅游配套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带动山水游、生态游等各类绿色旅游;市外,南部畅通两汉文化线,北部畅通山水圣人线,东部畅通临沂红色旅游和烟、青、威黄金海岸线。
(三)以“市场化”为导向,创新服务业机制。发达的服务业必须需要健全的市场体系为支撑。我们将按照“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提升品位、培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