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的发言
通过几天的参观考察和集中学习讨论,感到收获很大,启发很大,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总的感到三省(市)发展服务业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理念新。三省(市)熟悉到位,都把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并在继续传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理念,赋予了服务业新的内涵。二是定位准。三省(市)紧密结合实际发展服务业,做足做活特色文章。三是机制活。三省(市)从机制创新入手,对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挥体制优势,服务业活力强,发展后劲足。四是规模大。服务业已由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总量的主要支柱,呈现出与工业经济齐头并进、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五是水平高。服务业各类建筑精雕细刻,商业饮食渗透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其影响已辐射到周边地区甚至国外。六是政策优。三省(市)都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在政策上给予激励扶持,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七是效果好。三省(市)服务业在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虚心学习先进经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做好借鉴吸收和结合文章,努力促进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发展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抢抓机遇,强力推进。200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67.75亿元,原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和15.8;全市从事服务业的私营企业4670户,个体工商户10.39万户,就业人数49万人,占从业人员构成的30.7;服务业提供税收4.8亿元,占地税总量的35.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5,全市服务业呈现出“整体推进,档次提升,多业并举,竞相发展”的局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服务业仍是经济发展中的一条“短腿”,突出表现为“四低”,即:比重偏低,2005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速度偏低,服务业近几年的增长速度一直低于gdp的增长;档次偏低,综合性、上规模、上档次的大型服务业企业偏少;外向度偏低,大型外资流通企业无一家入驻枣庄,服务业对外开放度还不高。
通过学习考察和交流讨论,深深感受到我市服务业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不仅差在运行机制、发展水平上,更差在思想观念上。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仍然是制约枣庄服务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我们一定对照先进找差距,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服务业的大发展。为此,我们下步将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强化三个意识。一是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居安思危,自觉克服自满、松劲、畏难、发愁情绪,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旺盛的斗志、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加快服务业发展。二是进一步强化赶超意识。牢固树立干大事、创大业、争一流的观念,选准省内外的追赶目标,与先进比,与强手赛,在与强手“比、赶、超”中实现快速发展。三是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振兴服务业的要求,尤其是我市发展服务业具有三产基础好、发展空间大、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以这次中心组理论学习为契机,引导全市上下真正叫响“一产稳市,二产强市,三产活市”口号,不失时机地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大提升。
二、坚持规划先行,大力实施“四化”战略
根据“十一五”发展规划,全面统筹规划服务业发展,按照“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档次、突出特色、培植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