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不是靠政府规划出来的,而是靠企业家干出来的。要做大产业,就要把主体培育好,要害就是要培育优秀企业家资源。政府要善于集聚企业家、培养企业家,引进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招商引资,不如说是引进一批优秀企业家,靠企业家做大产业,从而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我们还要重视对"衢商"文化的研究。"衢商"在历史上有辉煌的过去,"龙游商帮"就是中国的十大商帮之一。江山的廿八都、开化的华埠等都曾是历史上重要的商埠,是江浙和两广、福建一带联系的重要枢纽。现在的**企业家可以从历史上的"衢商"身上吸取一些创业精神。研究"衢商"可以为我们如何培养有**特色的现代企业家队伍提供一些思路。另外,还要充分发挥企业协会的作用。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不能全靠政府,还要靠企业家自身。今后许多政府不该干的事完全可以交给企业协会去干。
(三)人力资源要转化为人力资本。
实现这一转变的要害在于培训。人力资源要转化为资本,主要应把握以下几条:一是人力资源要由数量型转化为质量型。二是向质量型转变的要害是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三是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果。
**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一靠教育,二靠培训。这里的教育是指现行的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普通教育主要是培养预备人才,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蓝领。成人教育主要抓好培训。培训是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要害。这里讲的培训是指"大"培训。"万名农民素质工程"是培训,正在进行的"创业素质工程"是培训,干部成长也要培训。培训环节不容忽视,目的都是为了通过培训提升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进而增强区域竞争力。通过培训,要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一是通过培训使人力变要素。每一个人都是个体,如何使他成为一种要素,前提是必须进入市场。首先,要瞄准市场搞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培训什么,这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生命所在,同时要根据市场需要来增加培训市场的多样性。其次,要坚持两个市场一起抓。立足本地市场,抢占外地市场。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要遵循市场法则,谁的工资高、谁的待遇好,就流到哪里去,当然这也有一个合理引导的问题。再次,要提高市场配置率,减少废品率。也就是我们一向提倡的提高输出率、就业率,减少返乡率。近段时间,社会上对**保姆有些微词,要正视这些问题。我们的培训产品是否合格,最终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只有市场认可的才是合格的。同时,也要根据市场反聩的情况来不断地改进我们的工作,提高培训质量。下一步我们需要从**保姆入手,深入研究、思考如何让**农民经过培训后少走或不走弯路,不走回头路。另外,人力资源本身是一种生产要素,在本地或外地参与要素的配置。人力资源也是一种环境要素。通过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大军,可以大大增强**的吸引力,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通过培训使人力变品牌。通过培训,要让**人本身就成为一个品牌。假如**人也能成为品牌,那么我们的人力资源开发就算是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了。这样才能真正显示出**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我们要在面上抓好劳务培训的基础上,打造**劳务品牌。当前我们重点抓**"三保一技工"培训
工作,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打造品牌,一要有特色。**"保姆"、"保安"就是体现**劳务的特色。"保绿"也是体现**的农业特色。培训出来后出去打工,可以获取市场份额,而且也可以带回信息,回到本地还可能成为种养殖专业户,这就是劳动力结构调整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互动。技工则反映了**工业的特色,这个特色不仅要面向本地,而且要面向全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