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又不是包袱,而是财富,要害在于怎么去开发它,发掘它,把它转化为生产力。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非农化的过程,就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过程。通过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个转移不仅是解决农村的问题,而且也是解决工业化、城市化的问题。因为工业化需要大量劳工,城市化需要人口集聚,都主要靠农民进城。二是要本地外地一起抓。首先是要立足本地的二、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但是在本地就业门路不广的情况下,就要眼睛向外,利用外地的资源来养活**人,这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的途径。三是就业与产业一起抓。就是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通过产业来解决就业岗位问题。坚持就业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始终是我们招商引资的重点。四是就业数量与结构一起抓。光有就业的数量还不行,引导就业也应有超前眼光。理想的结构应该是二三一,最终要达到三二一。
第二是创业。**正处于创业时期,**的民营经济也处于创业阶段。从**地区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倡导创业。为此,必须做到以下五点:一是要倡导创业精神。什么是创业精神?就是要有在**干一番事业的冲动,做一个创业的**人。二是要鼓励创业行为。科技人员办实体是创业,机关干部下海也是创业,外出打工也是创业。非凡是对机关干部下海,我们采取了相应的鼓励政策,以此来调整人才的分布结构。三是要完善创业机制。就是要完善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创业,包括拆除"门槛"等。四是要营造创业的环境。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切实保障创业者的合法权益。五是提高创业能力。市委市政府已经启动了"创业素质工程",就是要把农村农民素质培训的模式延伸到城市里来。主要是针对四种对象,即企业经营治理者、科技人员、新办的个体工商户和技术蓝领。具体分两大类,一类是属于技术深造,拿学位的、拿学历的,不管花费多少钱,政府都补贴。另一类就是参照农村的做法进行轮训。通过这些途径来提高**人的创业能力。
第三是办企业。我市有一万多家企业,规模企业只有***家,多数是小企业,属于成长型企业。成长型企业怎么发展,也有一个转变理念和寻找路径的问题。但现在还有很多企业抱有改革开放初期钻空子的侥幸心理,或者希望政府政策上能让一块。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办企业也应有新的思路。具
体地说就是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要以创业股股代替原始股。不要也不可能再走过去的老路。要提倡创业股,抛弃一夜暴富的侥幸念头。二是要以创新股代替政策股。如今很多企业还抱着计划经济年代的思维不放,动辄等、靠、要。企业的生命在于创新,而不是靠给政策过日子。三是开放股要取代一家股。这里的一家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族制"、"夫妻店"。现在很多企业产品不错、市场看好,就是资金不够。贷款也贷了,抵押物也没有了,怎么办?其实开放了就好办了,既然产品好,前景好,你就把股权让出来。一家力量不够,可以采取重组扩股的办法。国有企业是这样,私营企业也一样。这是一种客观的市场经济现象,不可避免。这就涉及到企业的理念和素质问题。如何帮助企业家提高自身素质,能够具备办好现代企业的素质,这就是人力资源开发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家的素质最起码的应该具备以下几条:创业的志向、创新的能力、开放的眼光、讲求诚信的品质和以人为本的文化。尤其是以人为本,要有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观念。国有企业如此,私营企业同样如此。国有企业中一些好的做法,值得私营企业去学习。
第四是做大产业。做大产业的着力点是要建好一支企业家队伍,要把企业家作为第一人力资源来开发。一个地区企业家越多、素质越高,这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就越有希望。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