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重要支柱。从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看,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迄今为止,人类经济社会形态先后经过了农业经济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发达经济阶段,由低向高依次演进。没有工业经济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进入发达经济阶段,也就谈不上实现经济的现代化。纵观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不是“老字号”工业大国,无一不是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化社会,进而使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整体推进,最终实现现代化。如英国在经过长时间的预备和积累后,用了100年时间最先走上工业化道路。后来的德国、美国用了50年时间,日本用30年,亚洲四小龙用20年实现了工业化。环顾当代中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等国内经济繁荣地区,无一不是工业经济先行之地。如广东省在改革开放后用15年时间就实现了工业化。从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化的关系看,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加快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工业化的进程就是“化”农民为市民、“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化”农业社会为工业社会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把数以千万计的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使数以千万计的农村人口走向城市,在这一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三者之中,工业化是“三化”的核心。可以说,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没有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就难以持续提高,农业现代化也就失去了物质技术保证。因此,加快工业化是加快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从省委和xx市委全会精神看,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上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要求。河南省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本月中旬召开的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审议并通过的《规划纲要》,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同时,xx市也提出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奋斗目标,并于日前召开的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上,确定了“拉长工业短腿,发挥商贸优势”的指导方针,提出了“xx振兴、工业支撑、项目支撑、投资拉动”的工作思路。从xx现实情况来看,加快工业化是振兴经济、增强实力的根本途径。我们的弱势在工业,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假如我们不加快工业化进程、不提高非农产业比重、不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难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难以实现区域发展的强大。非凡是我们要圆满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根本动力还是走工业化道路,舍此别无它途。可以说,加快工业化进程是振兴xx的唯一选择,是增强实力的根本所在,更是全市所有工作的轴心和重要支撑。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工业经济为重点”的指导思想,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要害抓项目”的要求,始终不渝、一以贯之地树牢“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的战略地位、核心地位,把领导力量向工业倾斜、把工作精力向工业集中、把工作重点向工业转移,举全市之力,兴xx工业,真正让发展工业的氛围热起来、发展工业的激情烧起来、发展工业的力量聚起来,靠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促进产业化、实现现代化。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现在的工业发展不是发烧了,而是低温,热度不够,我们提出大办工业、大上项目,并不是说各级政府都去贷款直接办企业,而是要以市场思维谋划工业,用市场手段运作工业,用市场的理念、市场的观念、市场的规律去搞经营。今后我市工业发展的整体思路是“三抓两加快”,即:抓投入主体,招商引资;抓投入载体,园区建设;抓环境建设,构筑平台;找准着力点,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选准突破口,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具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