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的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系列加工,拉长产业链,努力形成发展一家企业,改善一方财政,激活一方经济的带动效应。今后,要把非农产业对财政贡献的比重纳入乡镇的考核体系,进行考评考核。二是政策扶持育龙头。要充分利用我市已经建立的农业发展基金,对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正龙食品、奥星实业、幸和绿色食品、香港大业公司、雏鹰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促其壮大规模,增强带动能力。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切实提高大枣等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品质和档次。三是规模经营建基地。要在继续巩固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
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按照“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质化、运作市场化”的原则,采取业主投资、股份合作等办法,走“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路子。
(二)用市场机制推动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要围绕xx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带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一要因地制宜调整结构。要围绕市场需求调,按照“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的原则,积极为农民跑市场、跑订单。要围绕龙头企业调,根据龙头企业的发展需求,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种植适销对路产品。要围绕优势产业调,引导群众积极发展都市农业、城郊型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要大力发展奶牛、柴鸡等畜禽养殖业,拉长产业链,促进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农民是结构调整的主体,有着最终的决定权,我们必须因地制宜,搞好引导,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绝不能下指标、定任务、搞行政命令,强迫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这方面过去我们及外地都有不少深刻沉痛的教训。二要育强特色开拓市场。特色就是市场,特色就是效益。各乡镇要立足自身优势,依托特色资源,开发特色产品,逐步形成“一乡一品”的基地化生产。要把发展绿色品牌农业作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制定标准农业生产规程,狠抓生产治理,逐步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要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发绿色食品,不断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三要围绕调整强化服务。各级各部门非凡是涉农部门,要树立大农业观念,切实服务好农业结构调整。要搞好科技服务,在充分发挥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同时,逐步建立以农业科技园区为技术开发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与科研单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相联结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搞好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地把有价值、实用的信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渠道传递、发布给农民。要搞好营销服务,不断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鼓励和引导农村中介组织、运销大户等进入流通领域,做到乡镇有营销公司、村有营销队伍、组有营销大户,架起农产品与市场之间的桥梁。要搞好市场服务,加快农副产品集散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以市场促流通,以流通促发展。
(三)用政策杠杆引导农民,推动农村城镇化。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繁荣农村,必须建设城镇。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的必然选择。转移有两个途径:一是依托招商引资。通过招商引资,借企就业,借地生财,借力发展,靠外力拉动实现转移。二是提高城镇化水平。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工业,发展储藏、加工、运输等产业,拉长产业链,让更多的农民离乡、离村、进城,靠内力拉动实现转移。具体讲:一要加快小城镇建设。要抓住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26个加快城市化进程试点县(市)的机遇,按照“超前规划,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