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行业和优势产品,促进产业的配套发展。立足抚州对外开放的定位和与沿海地区的对接,园区的产业定位应重点放在医药、机电、化工、食品、纺织服装上。各地要根据目前工业园区引进的企业,围绕上下产业链的延伸配套,做好上下游企业的引进工作,加快园区产业群和产业链的形成。
5、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问题。
城市化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发展速度和发展后劲的综合反映,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2002年底全省城市化水平为32.02,两年增加了4.32个百分点。抚州2002年城市化水平为24.85,两年增加了2.85个百分点,但总体水平低于全省7个百分点。抚州市作为中心城市,缺乏经济辐射功能和产业聚集功能,各县城也还没有形成吸纳农民进城的产业基础,城市人居环境比较差,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现状说明我们产业结构的落后。
关于城市化问题,要坚持“一不三要”。“一不”,就是思路不变。我们提出的“一招三化”战略,是一个整体发展思路。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看,还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看,抚州的城市化进程必须加快。这个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不能动摇。
“三要”就是:一要加大工作力度,首先把抚州市本级建设好。抚州市完全有条件做大,东乡、金溪、南城、崇仁四个县围绕周边,临川是其他县的主要通道和必经之路,有利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散。抚州市的建设,一要做大产业。包括工业和教育这两个支柱产业,还要重视由此带来的物流、旅游等产业。二要做大规模。2010年争取发展到40万人口以上,省政府批准的近期规划是42平方公里,到2010年这个规划是比较合适的。三要做美环境。老城区主要是加强治理,搞好净化、亮化和绿化。现在这“三化”还很不理想,下一步城市治理要加大力度。推进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要害要搞好新城区的开发。国务院关于严禁审批各类园区的
通知要认真贯彻执行,但并不等于我们的城市建设什么都不能动,在国家政策答应范围内,要加快启动新城区道路和广场等具有拉动效应的重点项目,不能让老百姓失望。人工湖项目也要在国家政策答应的范围内规范运作。假如没有这两个项目的建设,抚州市未来的面貌显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这两个项目是经四套班子集体研究确定下来的,也是符合实际的。
二要加快工作进度,把各县城建设好。根据抚州市县域人口少的特点,要把加快县城建设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20万人口以上的县城要按照10-12万人口的规模进行科学规划,拉开城市框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每年抓好1-2个重点工程,确保城市建设年年有亮点。
三要提高经营城市和治理城市的水平。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土地交易,为土地交易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果断实行“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储水,一个龙头放水”,用好城市规划权,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扩大土地储备,实行“半饥饿”供地,确保土地增值。要积极争取银行贷款,筹集土地储备和城市建设资金,将土地资源变成土地资本,实现滚动开发。
6、关于公路建设问题。
必须充分肯定,全市交通公路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历史上欠帐太多,全市的公路现状又不能令人满足,群众和客商抱怨较多。公路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
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交通的极端重要性日益显现。要大开放,首先必须解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问题。现在路况很差,严重地制约经济的超常规发展。要致富先修路,已是路人皆知的常识。抚州发展慢,交通是“瓶颈”。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