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由资源开发向综合利用资源转变,由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城市经济转型。实施城市经济转型,是我们立足于全市长远发展做出的战略选择。各级要着眼于构筑经济发展新高地,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入手,加快建设“一区九园两带三大基地”。一是抓住当前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机遇,积极与大型跨国公司搞好对接合作,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拉长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不断提档升级。二是积极实施“能源、建材、煤化工”三大基础产业的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引导产业集聚,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尤其要充分发挥驻枣大企业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上大项目、求大发展,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三是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产业重组、科技创新,使建材、机械、纺织、造纸等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气,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以实施“三化一转移”为主线,以实施“三百”工程为切入点,分类施治,整体推进,扎扎实实搞好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继续深入开展百个经济强村竞赛活动,激发农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认真搞好百个经济薄弱村帮扶转化工程,力争使经济薄弱村在较短时间内有明显改观。加快农业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和富裕劳力转移步伐,为农民勤劳致富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二是要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搞好城乡规划建设治理,克服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非凡是要认真抓好百个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让群众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三是切实解决好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入手,继续搞好农村路、水、电、气、医、学和社会保障体系等热点难点问题,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四)突出重点,集中抓好节能降耗、自主创新、环境保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繁荣发展服务业三项重点工作。一是要狠抓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路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认真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二是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在不折不扣执行省里各项扶持政策的同时,从实际出发,研究制订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进一步简政放权,把能放的权力果断放下去,加强和完善县级政府的权力结构,使县一级党政能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放手发展。各区(
市)要启动内部活力,推进政府职能改革,用制度保护和调动各级干部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形成县域之内人人想发展、人人干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大力繁荣发展服务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服务业作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要把扩大内需作为基本立足点,积极引导消费需求。要按照“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档次、突出特色、培植财源、扩大就业”的总要求,搞好服务业规划布局,培植发展特色餐饮业,发展膨胀新型流通业态,整合壮大旅游业,加快服务业市场化进程,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五)创造性开展工作,努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土地、资金等难题。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领导带头,以企业为主体,以园区为载体”的招商引资机制,加强专业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