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加大对鸿业化工、群英塑胶、新大牧业等成长性较强的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促其尽快发展壮大;切实抓好已建成项目的管理,促其早日发挥效益,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按照集约化、集群化、生态化的要求,突出功能布局与产业特色,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加快温州工业园、自主产业园建设步伐;尽快启动马庄煤化工园区和湾子工业园建设,打造东部工业新区;进一步提高马岭工业区和毛沟工业区建设水平,把六大工业区建成规划一流、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工业新区。
(二)着力抓好循环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坚持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以循环经济为切入点,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全面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以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市为目标,紧紧抓住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深度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围绕循环型工业体系,重点抓好气化厂、鸿业化工、煤泥电厂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面铺开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培育一批清洁生产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切实抓好千秋新型建材厂、万基粉煤灰蒸压砖等循环型企业的运营管理,全年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资源利用率达到90%。围绕循环型城市体系,加快垃圾处理厂建设进度,年内要建成投入使用。规范污水处理厂及城市管网运营,年底前千秋矿以西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全部排入污水处理厂,实现废水零排放,在全市大中型企业中推广中水回用。提高医疗垃圾处理中心等运行水平,建设循环经济信息平台,显著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围绕循环型农业发展,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培育1-2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大力推广农用沼气等清洁能源,力争普及使用率达到40%,加大“三项治理”和土地复垦力度,确保土地总量动态平衡。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产业的竞争力决定着经济竞争力。要按照“巩固基础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接续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路,扩大原煤生产规模、抓好电力产业发展,突出抓好煤化工产业规划,加快大型煤化工项目的前期工作,引进一批大企业、大财团,开工建设一批骨干煤化工项目,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全省一流的煤化工基地。同时,立足我市资源型城市特点,依托华能机械、群英塑胶等企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接续产业,把新型建材、机械制造业做大做强。依托三立数控、锋锐科技、led冷光源等企业,大力发展精密仪器、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坚持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在现有信息中心和九大骨干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重点培育发展企业信息化自动控制网、商务信息网、农村信息网,规范医疗、教育信息网。抓好政府门户网站等重点网站建设,加大政府信息化办公应用力度,提高全社会信息化利用率。
(三)着力抓好全民创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地方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要从我市实际出发,切实把服务业发展摆上重要的战略位置,着力构建与工业化相配套、与城市化相协调、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服务业体系。
激活各类创业主体。抓紧制定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支持经济管理和科技人员领头创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扶持下岗人员自主创业,推动广大市民致富创业,引进外地能人来##创业,掀起“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创业热潮。坚持加压驱动,继续实行办事处及项目建设责任单位每年新上一个投资额在不同规模的企业,各行政村和居委会也要新上一个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完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