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一批、发展一批、储备一批。
2、落实“五项机制”,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围绕市委书记邓维龙在我市石城镇荔枝坑村检查指导工作时提出推行“五项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业农村工作。一是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壮大现有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华南糖业有限公司、佳鸿水产()有限公司、石岭养猪有限公司、良垌日升果蔬加工厂、达川食品有限公司、盛兴水产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为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水果、外运菜、制糖、茶叶、水产养殖、畜牧等六大优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二是争创农业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良种良法,提高名优农产品比例,今年力争创10个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绿色食品,规划建设1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三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牛、肉鸡、生猪的养殖和深加工,壮大畜牧业;引进新的投资主体,加快龙营围养殖基地改造,做大水产养殖业;抓紧推进30万亩浆材基地建设,扩大速生丰产林规模,创建林业生态市。四是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完成播种130万亩、总产45万吨的粮食生产任务。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江海堤围达标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五是进一步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农民减负增效。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今年起全面停征农业税,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积极组织农村劳务输出,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力争平均每户农村家庭输出1名劳动力。
3、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和镇级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完善和落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民营企业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积极为民营企业解决资金、用地、用工等问题,引导民营企业强强联合,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把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二是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水产品、日用陶瓷、木制家具、皮手套、纺织品、电饭煲等产品出口份额,扩大红橙、荔枝、桉木片、茶叶、生猪等农产品出口规模。支持民营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三是扩大镇级经济总量,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镇级经济发展缓慢且不平衡影响了镇、村两级运作,要高度重视镇级经济的发展问题,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务求今年有较大突破。首先,完善《市镇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实施细则》和《市镇级经济发展考评方案》,出台招商引资收益分成的有关规定,充分调动镇、村领导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因地制宜搞好城镇规划,着力发展二、三产业。第三,利用好中心镇的政策,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安铺、青平、石岭等3个中心镇建设。
4、发挥地缘、资源优势,加速第三产业发展。一是整顿规范交通运输市场,加强站(场)设施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扩大市区出租车投放量,加大摩托车无证搭客专项整治力度。二是着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超级商场等现代流通业,抓紧广隆商贸城、鹤湖农业网站等项目建设,促进商品流通和信息服务。三是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快高桥红树林、石城谢鞋山、石角三合温泉、宏达山庄农家乐园、石岭龙飞嶂等旅游景点建设,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品牌。四是做大做强饮食服务业。我市饮食服务业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要抓紧已签约项目的建设,引导饮食服务企业规范管理,提高饮食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5、加强交通道路和市政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加快成立市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一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