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农业人口的41.7%;全市参加社会保险人数15万人,纳入低保 户9937户3.4万人,1.1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3580名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100%实现社会化发放。
我市经济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维护好、发展好。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一)经济增速低于省和市水平。去年虽然我市gdp总量在市各县(市、区)中排第1位,但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比市平均水平低1.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仅是全省的35%,是市的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比全省增速低10.7个百分点,比市增速低1.8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工业比重低,增速不快。去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35.5:27.1:37.4,虽然有所优化,但与全省7.9:55.4:36.7和市20.6:43.9:35.5相比,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的比重低于全省28.3个百分点,低于市16.8个百分点。
(三)“三农”工作压力仍然较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农村饮水解困、危房改造等任务还较大。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等非农收入只占总收入的54.8%,而珠三角地区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等非农收入占90%以上。
(四)镇级经济仍然缺乏发展后劲。去年镇级经济尽管保持增长,但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例偏低。招商引资除安铺镇、石岭镇成效明显外,大部分镇成效不大。镇级税源单一,财力薄弱,支持发展乏力。除横山、青平、高桥等3个镇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外,其余镇财政收入负增长。
上述的存在问题和困难告诫我们,当前我市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推进协调发展和完善体制机制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实现建设现代生态工业化城市的目标,赶上全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创业和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开创我市经济工作新局面。
二、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08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今年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挑战
今年我市经济发展面临不少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新挑战新问题,但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从宏观环境看,一是世界经济保持适度增速,去年世界经济增长达5%,为近30年以来的最快增长速度,预测2008年增幅在4.3%左右。二是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制约经济发展的能源、电力等要素供给紧张的状况得到有效缓解,经济运行环境得到改善。三是发展机遇凸现。随着省“工业飞地”新政策的实施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大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的推动,将使我市有利于接受产业转移,得到项目、技术、资本的支持,扩大发展空间。从我市自身条件看,一是“一长廊两园区”发展态势良好,产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