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为93.5%。
(三)第三产业较快增长。去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74亿元,增长10.1%。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8亿元,增长12.8%。邮政、电信、移动分别完成业务收入2574万元、10973万元和12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3%、2.3%和48.5%。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亮点,去年总收入1152万元,增长9.1%。
(四)外向型经济发展态势强劲。大力扶持出口企业生产,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外向型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去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8225万美元,增长32.1%,提前一个月完成市下达的任务。新批利用外资项目合同9宗,合同外资总额(按新口径统计)188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6万美元。
(五)民营经济发力提速。成立中小企业局,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继续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去年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1754户,个体经营户发展到22971户。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44.50亿元,增长12.7%。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9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2%。
(六)招商引资创新高。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千方百计引进项目,招商引资渐成高潮。去年新上项目108个,总投资7.2亿元。举办’2008红橙•旅游文化节和组团参加’2008工业博览会,共签订合作项目46个,合同金额22.9亿元。
(七)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成效显著。重点抓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移民安居工程、乡村道路硬底化工程、老区破旧学校改造工程、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等,使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去年完成群众饮水解困工程19宗,解决13.2万群众饮水难问题;建设移民新村35条,总面积14.3万平方米,解决1459户7200多名移民住房难问题;建设乡村硬底化道路113公里,缓解农村交通难问题;改造老区破旧学校67所,改善老区学校办学条件;通过增加就业岗位和组织劳务输出两条途径,解决就业人口2万多人,组织劳务输出3.6万人。
(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努力克服财政减收因素影响,广辟财源,依法理财,保持财政收入有效增长,按省可比口径,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亿元,增长10.17%。城乡居民生活有所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56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85元,增长11.4%,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九)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组织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2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8项,累计实施“科技兴廉”计划项目121项。被省确定为广东省区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推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试点;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二中跨入省一级学校行列,中学高中部建设已落实选址。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上线总人数连续7年居市第一名。争取省的支持,为农村4.8万名贫困生减免学杂费1800多万元;成功举办’2008红橙•旅游文化节,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继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体育中心已落实选址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50.5万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