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作为促进我市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从政策、环境、引导、扶持各个方面强力推进。对非公有资本实行非禁即入,在城乡公用事业及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推出一批项目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在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领域放开一批经营权,在金融、能源、环保等领域拓宽民间资本投资范围。及时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努力使非公有制经济在投融资、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拓展个私经济发展空间,推动个体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四是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劳动就业体制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既要坚持效率优先,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兼顾公平,不断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完善养老、医疗、失业、低保等各项工作,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五是全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改变管理方式,减少对市场机制的直接干预,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行政事分开,增强事业单位活力。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健全各种应急机制,保证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安定稳定。
二)坚持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后劲。继续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有效的机制,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一是推动项目突破。要加强项目策划,努力使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特别是产业关联度高的生产性大项目、好项目在三明落地、生长,带动配套企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围绕三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基础优势,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加以培育,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拉动作用强的项目,加快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围绕对接全省“三条战略通道”,充分运用山海协作的有效机制,主动接受沿海辐射,在积极参与产业分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中寻求新项目。围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启动一批生态效益型项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围绕启动民间资本,引导和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生产性大项目、好项目,鼓励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项目建设,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围绕基础设施“硬通道”建设,组织并加紧实施一批能够从根本上改善三明投资硬环境的交通、能源、水利、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围绕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抓好一批有利于“三个文明”协调推进、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公共卫生、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二是构筑投资平台。进一步加大已经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创业的政策落实力度,为投资兴业营造更加优良的政策环境。抓住京福高速公路三明至福州段建成通车的有利时机,开展商贸投资等系列活动。在继续办好各类行业招商活动的同时,用好“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投资洽谈会等重要招商平台。充分利用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金沙园、尼葛园及县(市、区)有规模、有效益的工业小区,积极吸纳投资,引导产业集聚。三是创新项目机制。深入持久地开展和深化“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的项目竞赛活动,形成全市上下抓项目、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策划和开发、建设的水平。要建立健全项目的科学决策机制,推行项目目标责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