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根本途径,也是今后相当长时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两大战略,不断壮大衢州经济总量,提升区域竞争力。
深化工业立市,关键是推进衢州制造业基地建设。一抓规划。参与制定和实施金衢丽产业带规划,同时研究制定相应的城市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交通网络规划,并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为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以衢州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为指导,抓紧编制主要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工业园区功能布局规划,做实做深专项规划。制订化工、机械等主要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出台相关产业政策,集中培育氟硅化学品、电子材料等2个全国制造中心和矿山机械、新型干法水泥、电光源、高档纸、食品精深加工等5个特色产业基地。引导和支持重点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规划,把衢州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落到实处。二抓配套。按照2020年"工业翻三番"的要求,超前谋划,抓紧编制生产要素配置规划,加快能
源、物流、融资、供排水、人才体系等配套建设,着手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要素供给较为宽裕的大工业平台,为今后发展留足容载空间。当前,供电、用地、供水、信贷、运力紧张等矛盾突出,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加强要素供给协调,努力缓解瓶颈制约。特别是加快电网建设,抢建一批电源项目,加强管理和合理调配,安排好生产生活用电。三抓园区。围绕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强各类园区的整合、扩容、提升,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产业园区。坚持筑巢引凤、基础先行、多元投入,加快市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12个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园区品位和吸引力。园区建设要十分注重产业集聚和节约用地,有选择地培育特色产业,要提高入园企业的投资密度和科技含量,符合环保要求。加强土地整理折抵指标
管理,积极争取专项用地指标,优化供地结构,向工业园区、大项目倾斜。四抓龙头。对列入亿元企业培育名单的重点企业,逐一落实扶持政策,加强跟踪服务,通过加快技术改造、推进低成本扩张、企业股票上市、与跨国公司合作等办法,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支持巨化集团公司的改革与发展。支持元立、光宇、硅峰、嘉禾等新上大项目早建成、早投产,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五抓服务。建立健全工业服务体系,完善工业50条。支持和培育中介机构,进一步发挥行
借力发展要坚持一手抓接轨上海,一手抓山海协作,在竞争中谋合作,以大开放促大发展。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圈。集中打好生态牌,加强农业、旅游和劳务对接,使衢州成为上海及长三角的绿色农产品基地、旅游休闲"后花园"和优质劳务输出基地。积极借助上海的市场、科技、人才、产业优势,推进市场、要素和产业对接,使上海成为我市借脑引智、招商引资和接轨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山海协作是借力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必须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深化协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成果。紧紧围绕"两个转移",率先制订山海协作规划,挖掘一批山海协作项目,全面加强与全省发达地区对接,积极参加各种展销会、洽谈会,进一步搭好山海协作平台。狠抓山海协作已签约项目的服务、督查、落实,提高
履约率、到资率、开工率和投产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针对新的出口退税政策,采取应对措施,不断壮大外贸主体,优化出口结构,保持良好的外贸增长态势。加强与四省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支持企业向外拓展市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