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十六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涉及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既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我们要自觉遵循客观规律,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我们要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级党委要结合实际,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研究决定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支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职责,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3.改进党的执政方式。执政方式,主要是党采用什么方式开展执政活动的问题。科学的执政方式,是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执政效能的重要条件。革命战争时期,党的领导更多的是通过政策和直接领导的形式来实现的。现在,我们党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需要进一步改进执政方式。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健全科学的制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使党的执政活动不断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改进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党的执政地位。要把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我们党是代表人民执政的党,要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善于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不断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各级党组织要正确处理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依法行使职权,正确对待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习惯于在监督下开展工作,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改进执政方式,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通过各种方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和保障人权,使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进一步规范执政程序,为群众创造更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参与决策的机会。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对涉及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求意见,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坚持民主集中制,实现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是改进执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必须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严守党的纪律,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各级党委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发挥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展人民民主,要在集中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的整体素质相适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
4.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基础,主要指党依靠谁、依靠什么执政的问题,包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经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