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强调几点要求。
第一,要增强忧患意识、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当前,我市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各级干部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一是要树立忧患意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呈扩大的趋势,即使是今年11.3%的较高增长速度,也明显低于沿海多数省市的增长速度,在西部地区也不占明显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努力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加快改革发展的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要树立全局意识,切实增强大局观念。各级干部必须正确处理重庆发展与全国发展,地区、行业发展与全市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认真贯彻中央的重要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确保政令畅通、步调一致,自觉把重庆的发展置于全国的大局中去考虑,把本地区、本行业的发展放到全市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三是要树立责任意识,切实增强使命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担负着改革发展的重大责任,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认真履行好职责,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第二,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锦涛同志首次提出了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调指出,“树立正确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的政绩观是群众观、历史观和实践观的辩证统一,是科学发展观在领导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对领导干部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出的新要求。各级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切实体现在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中,体现在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体现在为全市人民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上,使各项工作真正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要立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决不允许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决不允许搞急功近利、搞损害群众利益的短期行为。要按照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完善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综合考核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建设特别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情况,使我们的各项工作能真正带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
第三,要加强科学民主决策,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特别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干部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民主决策,把科学民主决策贯穿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强决策的针对性,明年市委、市政府将继续组织开展一批新的专题调研,主要是向行业、向产业深化,以更好地指导重庆的改革发展。要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尤其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包括反对意见,增强决策的民主性;要建立健全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各种决策规则和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加强科学民主决策,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第四,要切实转变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和生命,也关系我市改革发展的成效。各级干部必须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牢记“两个务必”,自觉端正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杜绝心浮气躁、奢侈浪费、虚报浮夸等行为,使改革发展的各项措施更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