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继续实施好以主城区为重点的“山水园林城市工程”和以三峡库区为重点的“青山绿水工程”,推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市委、市政府结合重庆的实际提出了贯彻实施的具体意见。大中城市重点是提高绿化率和绿地率,加强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和噪音防治。库区和山区重点是做好退耕还林(草)工作,加快荒山绿化,搞好天然林保护,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尤其是三峡库区,要大力实施“碧水计划”,切实搞好水环境治理,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确保库区生态安全。同时,要加强资源保护,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倡节约用水,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和“红岩精神”,坚持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广泛开展“健身健心强素质,诚信文明奔小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坚持团结鼓劲稳定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营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良好氛围,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
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营造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良好氛围,把锦涛同志提出的“四个深入人心”的要求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我市的实际,要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针对社会领域各个行业的实际,注重引入竞争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市场化进程。二是要依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的现有资源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盘活存量,加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三是要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增加的投入主要集中到农村基础教育、基层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和各类公益性设施。特别要针对“非典”疫情发生后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药品监管和供应,积极推进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第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发展政治文明。要按照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要求,推进我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履行职权,发挥人民政协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作用,积极筹备开好我市“两会”。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群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实施依法治市,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地方法规体系框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和司法体制,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切实把经济社会生活纳入法制化轨道。
四、高度重视和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依靠力量,也应当是改革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站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当前,尤其要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扎扎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