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资源配置,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南拓北扩西进”进程,拉大城市架构,有效扩大市区建成区面积。加快发展市区工业,培育壮大服务业,推进城郊生态农业发展,提高市区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加强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合理配置城市资源,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推进三明、沙县的城市一体化进程和中
心城市与永安市的城市联盟,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人员、资金、项目的自由流动,通过优势互补,增强经济繁荣带的辐射力、带动力,建成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是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明确城镇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立足实际,分类梯次推进城镇化进程。率先发展县(市)城区,加快改造与建设步伐,特别是要提高规划、建设和经营水平,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产业集聚,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区人口扩容,提高整体档次和水平,充分发挥县城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县(市)域次中心镇建设,通过政策倾斜、重点扶持、优先发展,有效增强其带动周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步骤地推进小城镇建设,通过区划调整,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逐步建成一批设施配套、管理有序、环境优美、能够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新型小城镇。当前,特别要抓紧抓好小城镇建设规划,结合撤乡并镇、迁村并点,合理调整镇村布局,加快建立和完善小城镇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市委已决定成立专门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力争尽快取得突破。三是提升城乡文明程度。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当前,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市区环境整治与建设力度,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绿化、美化、硬化、净化、亮化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和文化品位。要突出县城的中心地位,以争创文明县城为载体,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建设,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挖掘县城文化内涵,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六)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创业环境
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从优化发展环境入手,以扶持创业、支持创造、鼓励创新为导向,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献智出力。一是大力营造崇尚实干的工作环境。坚持实干兴业、反对空谈,提倡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务实作风,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重用实干者,真正让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得到更多关爱、支持和保护,促进形成谋事干事成事的创业氛围。坚持知难而进、敢拼敢上,树立百折不挠、一抓到底的魄力和勇气,促进形成不畏艰辛,敢闯敢试、敢抓敢管、敢作敢为的工作氛围。坚持团结一心,通力协作,更加广泛、充分地调动方方面面谋发展、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形成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力攻坚的发展氛围。二是大力营造诚信开明的人文环境。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加强诚信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以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为基础的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形成“讲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社会风气。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价值取向,树立“人人是创业主体,人人是创业环境”的观念,营造温馨和谐、崇信明义的环境,不断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三是大力营造宽松透明的政策环境。消除不利于公平竞争的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按照“先予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