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的后发优势。有对策措施,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明确了“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的发展战略,提出了逐步把我市建成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和生态旅游胜地的发展定位,今年初又推出了“五个对接、五个突破”的重要举措。相信经过全市人民的同心协力、坚持不懈的奋斗,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这次全会研究讨论的关于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和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三个文件,都是我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举措,会前经过充分酝酿、反复征求意见、进行多次修改,会后,还将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后下发。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共同把这几个文件研究好、制定好、落实好。这里,我着重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攻方向,强调六点意见。
(一)突出工业立市,振兴老工业基地
工业是三明的立市之本,更是三明加快崛起的希望。从根本上壮大三明的经济实力,就必须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根本出路。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项目带动为抓手,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结构、扩总量、打品牌、增后劲,全面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把我市建成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一是加快企业改革。坚持结构调整与体制创新相结合,以存量吸引增量,用增量激活存量,盘活闲置资产,整合优势资源。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革,把着力点放在加快国企资本、国企人员退出上,放在现有资源、现有产业、现有企业的优化整合上,放在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上。突出抓好市属56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贸企业的改革,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坚持把改造提升、发展壮大传统产业与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冶金、机械、林产加工、纺织、化工、建材等重点产业的优势,对接沿海产业集群,主动出击,当好配角,加强产业配套协作关系,不断激发老工业基地的生机和活力。二是做强产业集群。以壮大规模、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培育壮大三大产业集群。以三钢(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培育壮大冶金及压延工业集群;以厦工集团三重公司、华橡自控技术公司等各类机械生产企业为骨干,发展机械制造工业集群;以青山纸业、永林股份两家上市公司为重点,做大做强林产加工业集群。改造提升三个传统产业。以高档面料、工业用布和高仿真织造产品为重点,加快纺织行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以开发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建筑防水涂料为主的新型建筑材料为重点,提高传统建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新型农药、医药新品种、生物化工制品等产品开发生产为重点,提高精细化工产业的整体实力。加快发展三个新兴产业。突出抓好以紫杉醇、雷公藤等生物制品系列开发为重点的生物制药、生物农药等生态效益型工业;抓好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抓好市区、将乐、大田等地的新型电子元器件生产,形成规模,构建新的产业优势。三是加快品牌培育。品牌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一个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三明拥有品种繁多的工业产品和独具特色的名优农副产品。现已有7个国家免检产品、42个福建省名牌产品,但至今没有一件中国驰名商标、没有一个全国名牌产品。这与沿海发达地区争先恐后创名牌的势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应该看到,这种差距不完全在于产品自身的欠缺,而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意识不强、水准不高、活力不够,缺少沿海地区那种品牌运作的策略和胆略。因此,一定要在这方面开拓思路、放开手脚,尽快打开局面。要尽快建立分类指导、强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对具备一定条件、有发展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