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三明段一期工程可望于国庆前试通车,二期工程年内可完成路基铺设,泉三高速公路三明段控制性工程年底有望动工建设,江西抚州经三明至莆田湄州湾铁路的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成长型、税源型、增收型项目加快建设,7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已有36项建成或即将建成,预计可创销售收入42.9亿元、利润5.9亿元、税收3.1亿元。项目竞赛活动深入开展,市直71个参赛单位共引进项目60个、区外资金3.1亿元,36个竞赛单位提前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县(市、区)引进项目174个,到位资金8.6亿元,特别是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加快实施。开放开发有新突破,举办农业、工业、商贸、林业等专场招商活动和参加鞋博会、海交会等大型商贸活动,签约外资项目31项,合同外资7113万美元,签约内联合同项目218项,拟引进资金4.8亿元。特别是“6.18”项目成果对接成效显著,签约合同项目168个,总投资22.9亿元,合同项目数和投资额均位于全省第二位,现已有86个项目动工建设。个私经济快速发展,私营企业工业产值增长45.5%,上缴税收增长34.6%,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增至88家,产值超亿元的有10家;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利税分别增长1.7倍和45.9%,创近年来的新高;6家商会组织新上项目102项,投资总额达17.9亿元,已完成投资9.2亿元。县域经济有新突破,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制定并采取了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各地立足资源优势转化,开发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增长点项目,“两带一圈”的县域经济格局初步凸显,规模效应不断增强。七个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花卉苗木、生物工程、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亮点逐渐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已达183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企业11家,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70家,带动农户35.2万户,建立基地520万亩,上半年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户均获得收入1732元。各项改革有新突破,市级35家国有企业和5家集体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破产重组、国有资本减持退出等改革正在加紧推进,年内有望全部完成。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上半年农民人均减负80.4元。林权制度改革按照规范操作、保证质量的要求全面推进,并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唯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目前全市1730个有改革任务的行政村,除11个村外,均已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其中998个村完成深化改革任务,占有改革任务村总数的57.7%。
三是活力增强。既注重抓发展、增后劲,又注重抓环境、添活力,真正形成有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的工作机制和良好环境。发展的氛围更浓,全市上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加强烈。领导班子亲历亲为,干部群众聚智集力,各类主体踊跃参与,真抓实干的风气进一步形成。特别是通过郑忠华先进事迹的深入学习和广泛宣传,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立足本职学英雄、见行动、促发展,把学习英雄精神焕发出的极大热情,转化为做好工作、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的合力更强,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几套班子拧成一股劲,团结协调,步调一致,聚精会神抓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各级各职能部门按照“目标、要求、责任、措施、政策”五明确的要求,创新工作机制,改进方式方法,逐步形成了抓落实、干实事、务实效的整体合力。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驻明部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献策出力,在加快三明发展的实践中发挥了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发展的机制更活,项目的生成、集聚、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