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经济”。各地各部门要把“六放”真正放到位,全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大力实施“精英下海”战略,鼓励机关工作人员离岗创业,在本市范围内离岗领办创办工业和农业产业化实体,在过渡期内,实行工资待遇、行政关系和行政级别三个不变。开展“万人创业帮扶对接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干群投身民营经济,激发投资创业的热情。实施“百户民企重点扶持工程”,加快建立担保基金组织,整合、完善各级贷款担保体系,着力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矛盾,加快培植产出规模型、贡献规模型、外向规模型、就业规模型民营企业(集团)。力争到2010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四个80%的目标: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80%,民营企业实现税收在全市工商企业税收中的比重达80%,民营经济的从业人员在全社会就业人员中的比重达80%,民营企业投资在全社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达80%。要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重大战略来抓,大力实施这个富民的“世纪工程”。市、县、镇三级都要强化领导力量、成立专门班子来抓农村劳动力转移。要整合市、县、镇各类教育资源,强化对农民的培训,今后几年每年要培训10万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从业人员的年培训率达到30%,努力做到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在就业前普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要多渠道扩大劳务输出,做大做强建筑和缝纫两类特色劳务,力争在国际市场打响特色劳务品牌,实现每年向国外新增劳务人员1万人左右的目标,加快实现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散打型向规模品牌型转变,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由单纯劳务输出型向全方位开拓市场型转变,由分散自发型向有序组织型转变,确保今后几年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确保到2010年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200万人以上。
(五)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动力,加快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机制。一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企业改革整体到位、国有资本退出到位、职工身份转换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和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个到位、一个基本”的总体要求,全面彻底打好企业改革攻坚战。坚持改革、改制、改组、改造联动,以改制促改组,加大企业开放式重组力度,加快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要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农村税费配套改革,保证农民负担不反弹,保证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保证土地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合理流转,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的活力和
竞争力。三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面向社会,走向市场的要求,加快国有资本从医院、学校、招待所等事业单位的退出步伐,做到能退就要抓紧退,全面退,退到位,退彻底,加速推进社会事业单位市场化进程。四要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全力推进下岗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全面落实好“四保”措施,加快形成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机制。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要大力弘扬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发展是第一要务,为发展配干部就是干部工作的第一要事。全市各级党组织都要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为发展配干部,大胆启用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老百姓信得过的优秀干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强化对各级干部经济工作实绩的考核。突出工业主体经济的考核,尽快研究制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