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群众是构成社会的细胞,食品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往往是群体性的、连续性的,容易诱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特别是当前农村流通秩序比较松散和硬件设施相对较差,农民消费水平较低、消费观念相对淡薄,导致农村的食品安全工作较为薄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更重要的是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平安绍兴、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来抓好食品安全工作。
在具体工作推进中,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全力抓好“三大工程”建设:
一是抓好素质提升工程。这是一项基础工程。重点要提升消费者、经营者、执法者三个层面的素质。首先是提高消费者素质。特别是农村大部分农民消费者及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较差、知识水平较低、防范意识较弱,他们常常把食品价格作为选择购买食品的主要价值取向,基本上不关心也不关注所购食品的生产期、有效期和质量状况,也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一旦受到不安全食品的侵害,往往是不投诉,不报告。因此我们要通过发送资料、强化消费提示、加强舆论宣传等途径,广泛反复地对这些消费群体开展食品质量、消费理念意识的引导和有关食品安全鉴别知识、维权知识、法律知识的普及,不断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其次是提高经营者素质。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所在。特别是农村一些低、小、散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经营者更是缺乏食品安全生产意识。因此,要通过对经营者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进行新闻媒体爆光等手段,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监管,切实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同时要加强全社会食品信用体系建设,致力形成行业内企业自律、相互监督、互相促进的良好格局。第三是提高执法者素质。抓好队伍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搞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根本保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法、监管队伍显得越来越重要,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不断增强执法者的为民服务、依法行政的宗旨观念和工作责任性、事业性,不断提高执法者的工作水平、业务水平和监管水平。同时要严格杜绝执法过程中吃、拿、卡、要和野蛮粗暴执法等现象的发生。
二是抓好“三网建设”工程。这是一项监管工程。加快农村流通网、政府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三网” 建设,既是省政府提出的要求,也是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省委习书记在今年3月底召开的全省建设“平安浙江”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
三是抓好产业升级工程。这是一项发展工程。食品质量不过关,从源头上分析是生产加工企业档次不高、技术不强、实力不够所致。食品是我市的传统产业,目前我市食品产业的突出问题是生产经营方式的分散和落后,特别是农产品生产加工仍以农户、摊贩、家庭作坊等个体为主,生产、加工、储备设备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推行规范化管理和应用新技术薄弱,造成了诸多食品安全隐患。传统的商贸服务业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