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标准、产品标准管理制度,确保全程质量检测溯源信息的传递和可追溯;进一步强化以企业自检、消费者送检和执法部门抽检为主要形式的质量监测制度,继续实施食品卫生监管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监管力度,深入开展食品质量卫生抽检和专项检测,加强日常监督,建立食品市场巡查、暗访、抽查、年审核查等制度,增强监管的有效性。要借鉴农村药品“两网”(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的成功经验,完善市、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督网络。三要积极建立和健全信用机制。要探索建立以信用信息获得机制、管理机制、使用机制、发布机制以及企业申诉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体系。在此基础上要尽快构建部门、企业和社会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要建立畅通的信息举报、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积极推进12315“进社区”、“进村镇”,动员和引导广大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要加快制定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征集、评价、披露、分类管理等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档案,积极引导食品企业加强诚信建设。
(三)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各乡镇办、各部门要按照“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的要求,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一是要把好生产关。要围绕农业投入品、农药残留、禽畜产品兽药残留、水产品药物残留等问题,开展种植养殖环节专项整治。要继续做好培训教育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指导,促进“科学种田”,向农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知识,规范种植、养殖用药行为。二是要把好加工关。对已经获证企业但产品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生产必备条件不够完善、产品出厂检验得不到保证、卫生条件与规定要求相差较大的,责令其停产整顿、限期整改。经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对未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要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定期监督检验和强制检验。经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依法取缔。切实加大执法和打击力度,及时处理一批涉及面广、数额大、影响恶劣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伪劣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用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的大案要案,依法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坚决关闭那些不具备食品质量安全条件的无证照非法生产经营企业。对质量法制意识较强,切实履行法定质量义务,信守质量信誉,推动质量诚信自律机制形成,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企业,要给予大力扶持并鼓励其创建“质量诚信企业”;对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出厂的产品未出现批次质量卫生不合格,在市级以上监督检查中产品连续合格的,要扶持并鼓励企业培育“质量信用产品”。三是要把好流通关。要围绕集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以及节日食品集散地、城乡结合部、加工作坊,开展流通环节专项整治,主是解决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和销售假冒伪劣食品问题。重点检查肉类、粮食、水产品、豆制品、腌腊制品、酒类、罐头、饮品、糕点、食盐、营养保健品等与消费者生活关系密切的食品,加强对食品包装、标识、商标的整治和学校周边、儿童食品市场、居民集散地的食品专项整治。要督促企业建立和落实商品质量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和销售质量承诺制度,推行重要食品“厂场挂钩”和“场地挂钩”制度,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场、召回、销毁制度。今年全市食品超市、商场、商店、餐饮都要建立食品安全索证、索票制度,进货索票证率达到90%。四是要把好消费关。要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注重引导消费,提高品位,保证安全,使有安全保证的食品抢占市场,使那些作坊式有隐患的不安全食品退出市场。今年要继续加大注水牛肉的整治力度,扩大整治范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