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颁布实施已经50周年了,县人民政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宪法和其它法律法规,把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县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一、充分提高对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
依法行政是一场深刻的观念更新和制度变革,早在党的十五大就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又将其载人宪法,新的宪法修订案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和国家政权运行方式发生了改革,对行政机关行使权力、治理政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县级政府而言,依法行政在很大程度上对依法治县的实施具有决定性意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都要求政府必须把依法行政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从现实情况来看。依法行政决不是人为地用法律、法规束缚政府机关的手脚,而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一方面,从政府自身建设看,为了加强廉政建设,从严治政,必须依法行政。因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人民赋予我们权力,使我们成为政府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我们如果不保持清醒的头脑,摆正自己与人民的关系,就有可能产生消极腐败现象。所以,需要完善制度与法律,来强化公仆对人民负责,接受主人监督。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方针、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必须依法行政。政府工作涉及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方方面面,任务艰巨而繁重。尤其是在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社会生活发生了更加复杂的变化,面对种种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只有把政府工作置于法制化的基础上,包括把基本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依法行政,按照统一的法定活动规范、行为准则处理各种权利和利益关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提高行政效率,并且保证政府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否则,只靠行政手段、行政命令办事,一事一办,一事一批,甚至“一个将军一个令”,人存政举,人去政息,只会事倍功半。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从根本上转变那些已不能适应依法治县,依法行政要求的传统观念、工作习惯和工作方法,把依法行政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贯穿到行政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带头依法决策、依法办事。
二、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律知识水平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需要坚实的思想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政府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法律意识的增强。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包括政府领导干部在内的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工作,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提高政府领导以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一)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掌握并能运用法律知识处理行政事务,已成为担任领导职务的必备条件。领导干部作为各项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法制观念的强弱和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依法办事的水平。因此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既是适应领导决策、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带领政府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和自觉守法的需要。在实行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的过程中,要按照国务院和查看更多政法专业文章,请登陆政法秘书网省政府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做到:学法制度化、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学法制度化”即县政府要定期举办法制讲座,根据县政府每阶段实际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