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品种多、质量优,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2002年,我国食用菌已出口到世界11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黑木耳干品7767吨,创汇2508万美元;食用菌从业人员达2000万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也对食用菌产业发展寄予厚望,认为它“既是一个传统产业,又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应该做大做强”,并着重强调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黑龙江是全国黑木耳主产区,而我市作为全省乃至全国黑木耳生产大市,这一产业的发展兴衰关乎食用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为此,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充分重视并发挥好食用菌协会在加强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信息交流、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民有组织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抢占市场,赢得市场。
第二,成立食用菌协会,是推进全市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我市食用菌发展早、产量高、质量好,在80年代就被商业部命名为部优产品,##也被确定为国家级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市,在行业内##产量和质量始终居全国之首。食用菌会长对此给予了较高评价,亲笔提词“##,中华第一品”。经过30多年发展,我市食用菌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08年,发展袋料木耳##
亿袋,产量##吨,产值##亿元,仅此一项,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就达##多元;全市食用菌产业已基本形成市场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链条。针对今年食用菌产业发展快、效益高、市场好的特点,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决定将其做为“富民、立镇、强市的主导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来抓,提出了“几大班子抓一个产业,争当全国食用菌生产第一市”的目标。然而,随着规模膨胀和基地扩张,我市黑木耳生产也暴露出生产方式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信息不畅和产品粗加工、附加值低等问题。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广大菌农迫切要求建立属于自已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因此,成立食用菌协会,将创建连接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载体,符合菌农的根本利益,更是黑木耳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途径。第三,成立食用菌协会,是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快建设无公害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市的要求。##成为“国”字号基地市,为我们进一步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提供了大好机遇。建设国家级无公害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无公害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的环境、原料、菌种生产等都有完整的标准化技术规程,开展对各项标准的落实、监测、检查工作必须有完备的组织网络。食用菌协会成立后,将组织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在统一标准下实现食用菌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经营,能够推动一家一户家庭经营方式的变革,扭转传统经营抗风险能力低、融资困难、技术获取成本高等被动局面,有利于实施标准化生产和加快无公害食用菌示范基地市建设步伐,从而更有效地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