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技能,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要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扎实做好农村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实用人才、农村专业能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和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管理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
(四)抓好“四个重点”,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一要以高新节水农业为重点,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以高新节水统领农业生产各项工作、组织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按照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将高新节水与‘四区一线’整体推进相结合,与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相结合,与转移农村劳动力相结合”的要求,突出抓好全社会“水患”意识的宣传、农牧民群众的思想动员、已实施地块的规范管理、高新节水专业技术队伍培养等重点工作,全面实现全市今年新增高新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的目标。在水利建设方面,要统筹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建设、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等各方面需求,着眼长远、超前谋划,不失时机地抓住国家支持新疆水利调蓄工程、病险水库加固和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步伐的大好机遇,把项目对接工作做在前头,争取国家更大的支持。对于落地项目,要抓紧实施,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加强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生态保护,深入推进“三北四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认真落实林业一票否决制,提高林业管护水平,加快实施村村绿工程,稳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在基本农田建设方面,要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治理和改良盐碱地、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鼓励农民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和耕地质量,建设一批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在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方面,要抓住国家扩大对新疆购置农机具补贴的机遇,充分发挥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重点推广棉花、玉米等农作物收获机械、设施农业配套农机具和残膜回收、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大力提高我市农机装备整体水平。
二要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切入点,不断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当前,单纯依靠种植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拓宽增收渠道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走种养结合之路。农区畜牧业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引导养殖户围绕市场,调整畜种结构,加快畜群周转,不断提高养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草原畜牧业要以牧民定居和饲草料地建设为重点,抓紧实施牧民定居工程,配套完善饲草料地,按照定居养畜、以草定畜的发展思路,突出抓好草场基本建设、推广适用增产技术两个关键环节。要加快牲畜改良步伐,提高母畜比例,切实抓好“两年三产”、“冬羔生产”、“双羔生产”等技术的应用普及。严格落实动物重大疫病防治长效机制,坚决杜绝重大疫情发生。要加强畜牧项目工作力度,争取项目资金,建设高标准饲草料基地、提高牧民定居入住率、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畜牧基础设施水平;要积极探索金融担保机制,加大信贷资金的扶持,鼓励支持民营资本、外来资本投资畜牧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快良繁基地建设,推进畜牧良种化进程;积极引进培育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企业与养殖基地、农户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
三要以培育新型农民为载体,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要以高新节水为纽带,引导分散的农户主动结为利益共同体,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生产过程的组织化、生产方式的规模化、产品质量的标准化。要在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基础上,将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强的农牧民积极培养为农村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