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农村各项工作
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艰巨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于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地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一个思路”,把握“两个原则”,搭建“三个平台”,突出“四个重点”,着力创新农村发展机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20*年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135元,比去年增加480元,增长7.2%。实现这个目标任务,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一个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突出特色抓产业、围绕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创品牌、改善设施促增收”,是市委立足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农村工作总体思路,是我市促进现代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最根本的措施,也是农村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直接的体现和最具体的行动。各乡(场)镇、各单位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着眼大局,扎实推进。要立足各自实际,按照“四区一线”战略部署,突出区域化发展重点,全面优化区域布局,努力形成一乡一品或数乡一品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片区,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四区一线”产业发展战略已推进三年,整体推进较好,但片区内种植不一、品种杂乱,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突破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卓有成效地排除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散、小、全”等问题,顺利推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建设,让特色更鲜明,把优势再扩大。
(二)把握“两个原则”,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围绕“四区一线”建基地,依托基地建企业是我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坚持的两个原则。具体工作中,要按照“四区一线”发展战略部署,着力培育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群,加快建立符合片区发展规划,满足龙头企业生产需求、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的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的农业产业化基地。要坚持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到田间地头不动摇,努力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培育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在田间地头兴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扶持农民和经销大户投资兴办冷贮加工等股份制企业,让农民成为加工、销售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要科学分析市场,积极发展定单农业,保证供求关系紧平衡,克服农产品滞销利空和丰产不增收,让农民与企业真正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有效规避经营风险。
(三)搭建“三个平台”,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要搭建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为核心的组织建设平台。基层组织建设是抓手,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关键在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乡(场)镇、村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是具体实施者,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善于抓住关键,不断改革和创新乡镇、村队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打破身份、城乡和地域等选人用人壁垒,切实把热爱农村、熟悉农业、了解农民,想干事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