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发展粮食生产。按照“扩面积、增产量、提品质”的思路,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各项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商品粮基地建设和高产示范片建设,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推广良种良田良法,扩大优质稻和超级稻面积,引导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确保粮食总播面积865万亩,增加4万亩,总产335万吨以上;秋冬播面积280万亩,增加2万亩。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按照“以销定基地、以销定规模、以销定产业”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着力抓好柑橘、中药材、时鲜果蔬、草食动物、名优水产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扶持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创建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强乡、强村。力争年内发展经济作物240万亩,其中柑桔90万亩、中药材64万亩;发展生猪18*万头、肉牛205万头、奶牛22150头、肉羊178万头、家禽10670万羽;发展名优水产10万吨。三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按照“扩规模、抓整合、争上市”的思路,完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用地、税收、信贷、贴息等政策,全面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着力抓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扩张。全年力争新增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2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5家。鼓励和支持浩天米业、华湘米业、中富油脂等粮油加工企业通过联营、合并、收购、租赁等各种方式进行整合,组建“浩中华粮油集团”,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加快广信纸业等龙头企业独立上市步伐,力争实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零的突破。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营销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争取一批专业合作组织挤入省财政和中央财政重点扶持的项目笼子,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和拓展农产品市场能力。四是做强做优农业品牌。进一步整合农业主导产业品牌资源,鼓励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及种养大户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投入,参与各类认证和品牌展示、推广工作,力争创建一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或驰名商标。新增“三品”认证数20个;分别在柑橘加工、生猪加工、粮油加工、竹木加工等领域,打造1-2个知名品牌。积极鼓励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新增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认证面积各20万亩。五是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健全完善市场营销体系,抓好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支持供销社完善经营服务网络,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认真组织节会活动,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切实加强农产质量监管,确保不发生农产品安全事件。六是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产业规划的导向作用和扶持政策的推动作用,着力推进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布局和集聚发展,切实提高基地规模的服务水平。抓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和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机构建设,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创新行动,加快测土配方施肥、轻简栽培、疫病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扩大优良品种覆盖率。鼓励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农技人员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示范带动效应。
2、着力抓好基础建设,实现农村综合环境新改善。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生活质量。一是扎实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继续抓好防洪体系建设,加大重要堤防和重点河流治理力度,积极实施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切实抓好灌区改造、水库除险保安、小型农田水利、防洪排涝工程和人饮安全工程建设。争取安排一批小i型和重点小ii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至2012年前基本消除现有560余座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尽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