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加强“三农”基础。一要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的大市来讲,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市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全面小康。要不断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坚决防止把统筹城乡搞成对农业农村的削弱、对农民利益的损害。二要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尽快扭转资源要素配置向城市倾斜的局面,不断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城乡服务均等发展,坚决防止低价征收农村土地、廉价使用农村劳动力和大量抽取农村储蓄资源。今后,要将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并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三要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撑能力,坚决防止出现重城镇发展轻农村建设、重二三产业轻农业基础的倾向,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同步协调,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四要牢牢把握坚持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不断健全有利于激发农村内部活力、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坚决防止固守城乡分治、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
我们*是个农业大市,农业资源十分丰富,生猪生产全省第一,粮食生产全省第三,草山面积全省第一,雪峰蜜桔、崀山脐橙、隆回三辣、邵东黄花、*卤菜、*油茶、*楠竹、新邵麻鸭、*奶粉享誉三湘。但一直以来没有很好地发挥出优势。*书记在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产有特色但开发不够”,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解决。我们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必须科学把握当前发展形势,积极抢抓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机遇,顺应“三农”发展的新趋向,运用全球视野、战略眼光,立足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在培育支柱产业、做大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动脑筋、出实招,切实提高农业效益,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努力建设农业强市,为后发赶超奠定坚实基础,作出更大的贡献。来源于:
三、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巩固我市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势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至关重要。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要倍加珍惜农业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局面,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放松农业生产、导致粮食生产出现滑坡现象”。温家宝总理强调:“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解决好‘三农’问题”。结合我市实际,今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紧扣三个目标,抓好六项工作。“一条主线”,就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现代农业基础。“三个目标”,就是农业稳步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六项工作”,就是强产业保增长,促增收惠民生,打基础增后劲,搞改革添动力,抓特色树形象,守底线保稳定。具体说来,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着力抓好现代农业,实现农村特色产业新提升。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三农”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要按照“稳粮食、扩基地、扶龙头、创品牌、活流通、强服务”和“特色化、产业化、标准化”的要求,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扶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一是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