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只、家禽6128.3万羽。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新增市级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投资1.5亿元启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新扩改项目26个。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增加值58亿元,同比增长11.5%;上缴税金5.3亿元,同比增长11%。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休闲农业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14%。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水利建设和防汛抗旱工作扎实有效,竣工水利工程77136处,治理病险水库225座,建设高标准渠道128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83平方公里,解决31万群众不安全饮水问题,气象预报准确率进一步提高,水文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成功战胜4次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和近100天的夏秋连旱。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完成各类造林28.3万亩,完成公路、河渠绿化580公里。沼气能源建设成效明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3481口,完成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263处,竣工学校污水净化处理沼气项目21个,发展农村沼气服务网点232个,启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7个。农业机械化稳步推进,完成补贴各类农机具53874台(套),落实补贴农机具品种43个、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102万元,拉动农民投入2.05亿元。农业综合开发卓有成效,完成20*年度项目投资2.56亿元,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建设各类农产品基地110个;争取20*年度项目建设资金3.6亿元,项目全面启动。
三是民生建设有效实施,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各项惠农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发放良种补贴4689万元、粮食直补5346万元、农资综合直补3.19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4102万元。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查处涉农乱收费案件36起、涉案金额1300余万元,查处各类涉负案件18起,清退违纪资金680余万元。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41.2万人,发放低保资金2.4亿元,参加农村医保13.4万人,救助农村贫困患者88986人次,救助农村困难对象35万人次,完成民房恢复重建1767户,竣工农村危房改造4035户。农民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农村劳务输出继续扩大,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6.2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培训返乡农民工3.3多万人次,实现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就业14万多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库区产业开发迈出可喜步伐,水库移民生活得到改善。扶贫开发扎实推进,贫困地区设施改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解决3.5万绝对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农村新网工程顺利推进,农资供水机制进一步完善,供销社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救助、教育培训、就业服务等工作都有新成效。
四是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兴农助农氛围更加浓厚。完成新农村建设财政资金投入3251万元,整合各类资金3.8亿元,圆满完成14个第一轮市级示范村的办点工作,启动实施15个第二轮市级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由抓点向扩片转变,重点建设了19个“主导产业强、基础设施好、乡风文明优”的示范片。我市以产业带建设推动示范片建设的典型经验被全省总结推广,*县新农村建设受到省政府表彰。
五是改革创新扎实开展,农村和谐局面不断巩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外业勘界面积970万亩、林权发证面积411万亩,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顺利通过验收,乡镇农业站所改革和种子公司改制启动实施,大圳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农村土地颁证基本完成,土地经营权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