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组织办公场所问题。但是,不管采取哪种办法,都必须符合当地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建制村撤并等工作有机结合,确保办公场所得到长期使用,方便群众办事。各地可委托建设部门统一设计若干套比较实用的施工图纸,免费供村级组织参考选用。凡需新建办公场所的,要充分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农转用指标可在当年度市下达的土地整理折抵指标额度中统筹安排;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确实有困难的,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帮助解决。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各类规费,给予全免。涉及到利用学校布局调整的闲置校舍的,教育等产权单位要给予大力支持,无偿提供。
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严把办公场所建设质量关,坚决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对弄虚作假、挪用资金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要严惩不贷。市、县两级都要设立解决村级办公场所的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用好资金,建好场所。省、市将视情况组织不定期的明查暗访,区、县(市)要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和抽查。村级办公场所建设完工后,区、县(市)委组织部要牵头组织力量,进行检查验收,使这项工作真正成为“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和“廉政工程”。为了确保工作进度,市里建立解决村级无办公场所问题月报制度,并实行定期通报。有关区、县(市)将解决村级办公场所问题的立项、开工、完成等情况,每月向市里上报工作进度表,并每半年一次把分村实施计划及工作进展等情况,上报市委组织部和市财政局。2006年全市解决村级办公场所任务完成后,市里将对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对工作先进的区、县(市)给予以奖代补资金。
2、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养锻炼。要按照基层干部每届任期内轮训一遍的要求,分级负责,认真制订轮训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乡镇(街道)党政正职的培训,由市里负责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其他班子成员由市县两级共同负责,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一般干部和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由区、县(市)负责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由乡镇(街道)负责培训,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同时,市里每年将举办1至2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级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有重点地对基层干部开展业务培训,纳入统一培训计划安排,所需经费由业务主管部门承担。要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基层干部的学历教育。凡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乡镇(街道)干部未达到大专文化程度的,村(社区)干部未达到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要鼓励他们多渠道进行学历教育。学历教育的费用,采取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个人共同分担的办法解决。按照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1职1备、一般干部1村(社区)1备的要求,配备村(社区)后备干部,并把他们纳入统一的培训教育计划,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实践培训基地和适用技术培训基地,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
加强乡镇(街道)干部的岗位锻炼,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乡镇(街道)干部到上级机关、重点工程和大中型企业挂职锻炼,重点组织欠发达地区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要把派遣干部到欠发达地区乡镇挂职锻炼和接收欠发达地区基层干部的挂职锻炼,作为“49100工程”的重要内容。加大乡镇(街道)干部的交流力度,注意加强经济发达乡镇(街道)与欠发达乡镇(街道)之间,乡镇(街道)与机关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
3、切实加大对优秀基层干部的选拔使用力度。要努力形成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的用人导向,让优秀的干部在基层安心工作,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基层,把经过基层锻炼的优秀干部选拔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