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风是推进青年转型的有效途径。我们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成立35个志愿服务中心、2000多支服务队(站),建立20多万人的志愿者队伍,提供志愿服务超过510万小时,建立“手拉手”读书基地64个,有力促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社会新风气形成。随着我市转型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对社会文明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有“开风气之先”光荣传统的共青团,必须率先带领青年顺应时代潮流,践行终身学习、健康文明、志愿奉献的生活方式,使广大青年成为社会新风尚的先行者。我们要着力推进志愿服务,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意见》为契机,着力抓好社工、志愿者联动,品牌项目开发,志愿文化培育以及发展环境优化等工作,不断提高志愿服务覆盖面和影响力。着力深化希望工程,广泛开展爱心助学阳光行、“手拉手”读书基地建设等品牌活动,努力使青少年学有所教。着力维护青年权益,切实关爱新莞人子女、零就业家庭子女、社区闲散青少年,真情关心失足青少年,完善“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切实做好青少年维权工作,努力使青少年困有所助。着力倡树网络新风,深化青少年网络文明工程,加强团属网络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干预、帮助沉迷网络的问题青少年戒除网瘾,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https://
四、以服务转型为核心,推进青春建功工程。
组织和动员青年在东莞转型发展中建功立业是推进青年转型的目标要求。我们始终紧贴形势发展脉搏,大力推进观念创新、素质创造、实践创业,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各条战线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为推动东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青年是决胜未来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就必须充分发挥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核心要求,树立“敢”字当头、“干”字在先的理念,团结带领青年投身东莞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带领青年投身经济发展,围绕我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引导青年积极到基层一线经受锤炼,在本职工作中踏实苦干,在自主创新中施展才华,在区域经济中多作贡献。引导青年参与政治建设,帮助青年增强民主、法制、公民、国防和国家安全意识,组织青年积极有序参与民主实践,引导、保护好青年的参政议政热情。畅通青年诉求渠道,切实保障青年当家作主的权利。组织青年推动文化进步,扩大青年文化交流,加强青年文化人才培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开展文化创新活动,积极打造一批体现时代精神、东莞特色、青年特点的文化精品。动员青年促进社会和谐,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配合政府做好新莞人青年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广泛开展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帮弱助残等公益活动,推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五、以固本强基为重点,推进团建创新工程。
推进团建创新、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是推进青年转型的坚强保障。我们在推动力量上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在战略任务上初步提出推进青年转型使命,在自身形象上努力建设人文团委、活力团委、务实团委,扎实推进基层团委集中换届,开展村(社区)无候选人直选试点工作和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探索建团新模式,巩固全市5000多个团组织。新形势下要做好青年工作,必须适应青年的新特点和时代的新变化,强化团工作的政治性、创新性、开放性、先进性和主动性,努力实现团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