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认定,从事棉花收购的要坚决取缔,并依照规定没收其非法经营的棉花及销售货款,严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已取得市场准入资格的要定期组织复查,达不到规范或丧失资质等级条件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取消其棉花经营资格,要吊销其营业执照,并向社会公布。二是要坚决取缔农村小轧花机、土打包机。小轧花机加工的棉花质量差、市场信誉差,棉花掺杂使假多。为减少棉花资源浪费,提高棉花质量、扩大棉花销售,新棉上市前,各地要突出清理整顿,完全收缴小轧花机、土打包机。三是依法查处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大力开展棉花质量监督执法工作,依法严肃查处棉花收购、加工、销售中,压抬等级,混等绲级,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同时,要全面加强棉花质量的全程监控和有效监督,要从市场准入到收购、加工、销售环节,对棉花质量实施全程监控、有效监督。针对我市棉花流通企业数量增加的实际,要加大对购销经营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扩大监督检查覆盖面,对异性纤维要实行源头治理,确保我市棉花商品的质量信誉。
2建立科学的棉花价格形成机制。
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过高,市场经济条件下。会抑制需求,增加供给;而价格过低,会刺激需求,减少供给,价格的过高过低都会造成供求的不平衡。因此,各类棉花经营企业要认清形势,汲取抬价抢购造成销售不畅的教训,建立科学的棉花价格形成机制,坚持合理价位,以利皮棉顺价销售。棉价的制定上,要掌握三个原则:一是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价格对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前几年由于供大于求,棉花收购价格偏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棉花生产严重萎缩。去年棉花收购价格上扬后,致使今年棉花收获面积增加了20%这说明棉花的市场价格直接影响着棉农的生产积极性,影响着棉花的收获面积,影响着棉花资源的供给。二是纺织企业能够接受。纺织企业是棉花的用户。纺织品销售数量决定棉花的最终需求。国棉纺织品一半出口,坚持我国棉纺织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决定棉花有效需求的关键。一旦纺织企业入口下降,减少对棉花的需求,就会造成棉花积压,损害农民利益。三是棉花经营企业能顺价销售。如果对棉花价格走势估计过高、不切实际,盲目抬价收购,肯定导致棉花需求减少,销售困难。广大棉花经营企业和纺织企业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谨慎入市,努力坚持市场棉价的相对稳定。只有遵循了这三条原则,才干真正实现棉农、棉花经营企业、棉花纺织企业“三赢”产业工作目标。
3切实做好新棉收购资金供应工作。
要严格按照“择优选贷、以销定贷、以效定贷”原则,市农业发展银行。准确掌握信贷政策,积极支持新棉收购。同时,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包括农村信用社)等经营机构开展棉花信贷业务,增加棉花收购资金渠道,保证棉花收购资金供应。对使用政策性贷款的企业必需在农发行开立基本帐户,不允许多头开户,取得政策性贷款的企业,销售棉花后,要优先归还贷款本息。同时,棉花经营企业要加强收购资金管理,压缩非经营性开支,把有效的资金全部用于棉花收购。
4深化优质服务。
要摒弃利润最大化的商业观点,各类棉花经营企业在新棉收购工作中。树立全心全意为棉农服务的观念,创新思路,切实搞好收购优质服务。一是开展文明收购活动,方便棉花售棉。各类棉花经营企业要文明收棉,礼貌待客,防止激化农商矛盾。要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要减化收购手续,缩短等售时间,保证棉农随到随卖,不误农时。对棉花专户和种植大户要采取预约上门的方法组织收购,方便棉农售棉。同时要大力开展廉洁收棉活动,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