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管分离的原则,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乡村管理的主要任务无非是两个基本方面,一个是管护、一个是执法。管护上确实要走政社分工负责、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全面开放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施工、资料设备供应以及市政设施维护、乡村绿化养护等作业市场。
(二)推进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重点要依托数字化乡村管理指挥中心,对乡村各类资源和基础设施部件进行一体化、全方位、全时段监控指挥,形成“市级监督评价、区级指挥处置、部门联动协作、市民广泛参与”乡村管理格局。数字化乡村管理指挥中心重点要发挥好三方面作用:一是及时性的信息采集。充分整合现有各种乡村管理资源,实现规划、建设、城管、公安、交通、工商、民政等信息系统的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加强信息采集工作,通过信息采集监督员、12319公众热线等多条渠道,全面采集各类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乡村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二是高效率的指挥协调。市、区指挥中心要根据各自职责,依照规定的顺序和时限,高质高效地开展好信息分析、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置、结果反馈、核查结案等每一个环节工作,加强协调督办,分级落实处置,做到一般管理问题实时化处理,复杂问题咨询专家,应急问题启动预案。三是全程跟踪监督。把市级监督贯穿始终,对有关问题处置和解决情况进行认真核查,对信息处置情况进行评判,特别是对重点工作及公众反映的重要情况,进行重点督查,确保乡村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有序高效运转。
(三)推进由政府单一推动向政府、社会和市民多元互动转变。应该是外部管理与自治管理相结合、高度重视自治管理的现代管理模式。今后,要更加重视群众自治管理,引导动员广大市民和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监督、推动乡村管理。这里面强调三个意思:一是强化以人为本的城管理念。一切管理都要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动身,一切工作都要考虑群众的意愿和感受。特别是城管执法中,必需坚持做到四执法”即依法执法、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实现人性化的乡村管理,增强群众对城市的自豪感、归属感和幸福度,激发群众管理乡村的责任感。二是打造群众参与的高效平台。以各区政府为主,继续实行《门前三包”管理责任制》等制度,明确公众参与乡村管理的职责。加快完善“12319城管服务热线、政府门户网站等沟通平台,疏通群众的建议、投诉和举报渠道,加大受理、料理和回馈力度。对乡村管理中的重大决策,实行公众听证制度,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三是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政府的一切工作是为了老百姓的幸福。上次同树森同志讨论幸福城建的问题,推进幸福城建,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老百姓心目中确立幸福感。其中群众的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绝不可少。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是老百姓不认可。怎么让老百姓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乡村建设?由被动的给我建”共同建、主人”非常关键的所以,乡村管理上,要整合城管、宣传、住建等部门资源,集中组织开展以“全民参与、管理乡村”为主题的大型公益行动,造成强大声势,引起群众共鸣,引导全社会形成“乡村管理、人人有责”社会新风尚。
四、切实落实各级各部门城市管理的责任。
建立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依照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乡村管理体制。形成“市级为主导、区级为主体、管护基层单位为基础”逐级负责的责任链条。其中最基础的就是管护队伍、执法队伍建设和街道、社区的组织。
一是要全面落实市级的主导作用。乡村管理从大的方面讲。管理又包括管护和执法。乡村管理需要市级发挥强有力的主导、统筹作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