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社区建设的启示
“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的永恒主题”,这个得到全国社区建设同仁认同的命题,5年前,被塑在了xx市xx区政府机关的大楼上。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命题——“税源经济是全区事业的生命线”,也被塑在了区政府机关的大楼上。在这个并列的“永恒主题”和“生命线”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外人也许不会深究,而xx人正是在这个布满了辩证法的发展思路指导下,以社区建设促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支撑社区建设,演绎了一曲踏踏实实、轰轰烈烈打造新世纪的新xx之壮歌。
“永恒主题”为什么永恒?
——来自xx市xx区社区建设的启示
早春3月,xx的夜晚还有些严寒,而位于市中心、长达一公里的湖南路却是一派暖融融、喜洋洋——全市10多万市民为庆祝“梅花节”在这里尽情狂欢。欢乐的人群与灯光隧道、水幕喷泉、光环灯柱交相辉映,“全国文明一条街”、“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等标识若隐若现。xx区区委书记叶皓看着这一切,脸上流出了微笑。
“10年前的湖南路还是一条4米多宽的小路,1992年拓宽后,老百姓自发的拆墙开店,东搭一块,西盖一点,整个街杂乱无章,卖的大都是假冒伪劣商品。”叶皓介绍说,“现在的湖南路不仅成为我们xx区乃至xx市的环境亮点,更重要的是,它一年要为我们区贡献数亿元的财政税收。”
湖南路的神奇崛起,得益于xx区在1997年提出的“税源经济是全区事业的生命线,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的永恒主题”这个布满了辩证法的发展思路。正是这个思路拉开了xx社区建设的大幕。
永恒主题:环境和发展的辩证法
改革开放的历史走到九十年代,不过十来年的时间。在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xx区的工作也不例外地围绕经济这个中心来开展。一时间,全民经商办企业,区、街、居似乎都成了经济组织。
然而,城区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区、街、居全民经商办企业的结果就是“破墙开店”——搭违章、铺摊点、搞创收。牺牲了市容和环境,并没有见到经济就此繁荣起来,却造就了一个职能错位的政府。如卫生城检查,检查时,政府是做治理的,忙着拆违章、赶摊点;检查结束,政府又成了抓经济的,忙着建违章、布摊点。结果是老百姓怨声载道,认为政府不讲信誉,搞形式主义。痛苦的实践让xx人开始反思:在市容和繁荣之间有没有一个平衡点?城区政府的职责到底是什么?
xx是xx市中心城区,云集着众多的企业商贾、机关学校。作为一个城区政府,要不要为这些不归自己管辖的单位和人口服务?为他们服务算不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通过反复思考、论证,xx的决策人统一了熟悉:作为一个城区政府,不能只抓微观经济,更重要的职责是城市治理;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政府办事能力主要是看税收,而城市环境、氛围正是税源好坏、大小的重要前提;是纳税人养活了政府,政府理所应当做纳税人的公仆,为所有社会单位和个人提供服务。
在这样的熟悉基础上,xx区提出了“税源经济是全区事业的生命线”和“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主题”这样两个相互关联的命题、一个完整的工作思路。
当时,还以创造了多少产值和利润来评价一个区,一个街道,甚至一个居委会的工作,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提出这样的思路,是需要见地和勇气的。
据叶皓书记回忆,“这两句话提出来以后,我们就把社区建设作
为纲来统率全区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社区建设不仅包容同时还扩大了城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1999年岁首,“全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