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因素。有条件的可探索建立社区帮教站。同时,要加强社区治安群防群治网络和队伍建设,配备专职社区治安治理人员和联防队员,组建自愿者巡防队伍,充分发挥社区内单位组织的作用,尤其是单位保卫组织,构建群防群治网络,在社区民警的统一协调下开展联防,把综治工作延伸到社区内各个单位、各个角落,提高社区群众安全感。
2、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重点,建设便民社区。社区群众迫切需要便利的生活条件,群众出行是否通畅,生活是否方便,是衡量一个地方居住条件好坏的重要标准。要以健全社区服务功能,方便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完善服务设施,充实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手段,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真正实现驻社区单位规范有序地向社区群众开放文化、教育、体育等非经营性设施。要面向不同的社会群体,积极开展社会保障服务,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和非凡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为社区群众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实现“小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好事办在家门口,暖和送到人心头”。要做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等相关工作。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切实帮助下岗职工和困难群众就业再就业。如兴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物业服务、家政服务、卫生保健服务、文化娱乐服务、楼院治理服务,开发托幼托老、配送快递、家庭护理、修理维护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要逐步建立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加强对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再就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逐步形成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内各服务站(点)为基础、社区志愿者组织为补充的社区服务网络,积极开展“一站式”服务和“一条龙”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有关扶持社区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社区服务业发展。
3、以繁荣社区文化为重点,建设乐民社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要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建好用好文化站、社区图书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休闲广场等设施,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普、教育、娱乐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条件。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普及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社区群众的整体素质。要组建社区业余文体活动团队,经常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和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不断丰富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4、以优化社区环境为重点,建设康民社区。健康是人的第一需求。要切实加强社区环境治理,建立社区卫生治理体系和责任机制,深入开展“卫生与秩序”创建活动,坚持不懈开展治理乱说、乱倒、乱搭、乱涂、乱行为主要内容的治“五乱”活动,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净化社区环境。要加大城市卫生设施建设和小街小巷整治工作力度,规范小商小贩的经营活动。积极发展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深化社区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动员各级各类卫生气构、人员、志愿者,积极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逐步做到小病不出社区。要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治理工作,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打破部门垄断和所有制界限,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多方力量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国有医院到社区建立延伸卫生服务机构,并将经过批准准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要广泛开展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和计生优质服务,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做好社区计划生育工作。
三、完善措施,为“四民社区”创建活动打牢基础
一是抓好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建设,是城镇党建工作的基础,是基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