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社区建设的着力点
和谐社区建设是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把握和谐社区建设的要素和原理,对于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法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西城区是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面对人员流动增加、社会结构复杂、社会多元利益冲突增多的形势,为使社区群众不断增强认同感、归属感、满足感、幸福感,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着眼于满足群众各方面、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提供更多的沟通、理解、互助机会,促进邻里和睦,增强社区凝聚力,使社区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在不断创新中全面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努力把西城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一、构建"条专块统、条块双强"的基层党建和城市管理新格局,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上的重要作用
街道层面是配置专业管理和服务资源,指导、支持和推动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把基层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和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落实好,解决"缺位、越位"问题,才能有力地支持社区建设、促进社区职能"入位"。
构建以街道工委为中心结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更好地发挥党整合社会的政治功能。以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为主渠道,围绕辖区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工作,完善街道党工委动员辖区党组织的体制和方式,引导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以党的工作全覆盖为目标,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工作机制,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载体、方式和内容,使党的工作进入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流动人群、商务楼宇、住宅小区、居民楼院。
理顺街道办事处与政府专业管理部门的职责,推进专业执法"条专到底"改革,实现专业部门的"属地化、全覆盖"管理。推进城管监察、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监督、公共安全五个领域的专业执法体制改革,组建专业化的分队、站、所,充实基层管理力量,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城市环境、社会保障、纠纷调解、食品卫生以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理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与社区建设的关系,强化公共服务的行业行为和社会职能,加快建立扎根基层、布局均衡、广泛沟通区域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基层公共服务职能的落实。建立设施有效落实、经费有效保障、合作机制畅通、专兼职队伍不断巩固的制度和机制,使群众在社区就可得到专业化的公共服务。抓好政府职能转变,支持、促进并且借助社区组织做好公共服务,形成政府责任到位、社区协助能力不断增强的良性发展态势。在"街-居"区划框架下,构建"街道-功能社区-居民委员会-小区、单位院"的多层次社区服务体系,既满足集约化、高效率和灵活配置资源的要求,又更好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围绕街道办事处"统筹辖区发展、监督专业服务、组织公共服务、指导社区建设"的职能定位,探索新的街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08年,我区率先完成街道调整,将10个街道合并为7个街道,使区域面积和常住人口趋于均衡,街区功能更加集中和突出。今年,重点完善街道的统筹和监督机制,强化"块统"能力。一是完善街道地区管理委员会,由街道办事处和专业部门派驻机构组成,强化街道的统筹协调作用。二是建立街道民主管理和监督委员会,广泛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居委会、驻区单位和社团代表参加,监督政府专业管理和服务。三是整合街道内设机构,推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