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建设,通过采取脱产学习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法,缺什么补什么,对已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努力提高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三是要实行对口支援,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扶持。要大力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延伸,鼓励市内各大中型医院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在基层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技术协作,有计划安排高级技术人员到社区服务机构开展坐诊、带教、讲座等活动;要严格执行城区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1年以上的规定;同时,鼓励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离退休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不断提高社区卫生的服务水平。四是要转变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方法。社区卫生服务要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要主动深入社区、走入家庭、贴近群众、送服务上门;要积极开展居民健康调查,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状况,实行健康分类、规范管理、跟踪服务。要引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建立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实行双向转诊。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进一步丰富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从生命孕育到出生、成长直至寿终的“全程健康服务”,真正做到定期查访,及时解答,无病预防,有病随访,全程服务。
(三)要围绕增强活力,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机制创新。一是要探索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的补偿机制。市、区政府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责任者,也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运用市场手段,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向基层医疗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和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投入补偿机制。二是要健全医药管理机制。解决“看病贵”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要改变以药养医的现象。要积极推进医药分开试点工作,从2007年起,各城区要选择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药分开试点工作,努力探索降低医药成本的新途径和方法。三是要建立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促进机制。劳动保障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从2007年起,要结合我市实际,适当降低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住院起付标准和个人自付比例,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四是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激励机制。要积极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用人制度;要采取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按岗位、任务、业绩确定报酬,逐步拉开档次,形成健全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大投入,抓好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整体部署,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市已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