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形成共识的第二个环节。提炼*审计精神,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也不仅仅是这几个月的工作任务,而应该是全市审计机关共同的夙愿,也是审计干部今后或相当长时间里自觉的行动。去年,全市审计机关向“思研会”提交了34篇“我心目中的*审计精神”研讨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为提炼“十六字”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样本。因此,各单位要结合研讨的成果,加深对“十六字”的学习理解,提高知晓率、认知度。第三,在深化中形成共识。深化,就是深化学习解读的内容。这是形成共识的第三个环节。这次“思研会”年会上讲的“十六字”的内容解读,仅是初步的,也有一个需要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为此,要在 解读“十六字”内容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完善丰富其内涵,并以此深化学习成果,达到抓铁留痕的效果。
(二)多方联动,精心打造*审计文化品牌
*审计精神,是审计机关孕育成长起来的、行业特色明显的管理文化。它的属性决定了*审计精神的产生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正确引导和精心培育的。倡导践行*审计精神,更需要多方联动,形成打造*审计文化品牌的合力。
1.不断提升思想底蕴,赋予精神之“魂”。我们在总结提炼过程中感到,十六字蕴含的文化理念与刚刚结束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讲的“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文化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为此,首要的是提升十六字的思想底蕴,就是要在审计机关大力倡导“三正”:在思想上正心。就是要注重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监督与服务并举的理念。在心理上正德。就是从严要求自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行动上正行。不但要做保持先进的表率,还要做引领先进的表率。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2.不断夯实实践基础,赋予精神之“本”。*审计精神的本质是人的精神,是通过活生生的人的精神和气质表现出来的。就是要大力倡导“四气”:要有朝气。朝气是指一种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精神。注重在工作中经常磨砺意志,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保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永不自满、不断超越,保持敢想敢干、与时俱进的蓬勃朝气,抢抓机遇,推动发展,成就事业。要有才气。才气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增加才气,唯有勤奋学习、广见博识。审计干部要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有先进经验的地方学,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架构,成为广泛涉猎的“杂家”,以博识专业赢得审计的权威,为更加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推动审计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有锐气。锐气是一个人思想、品行、魄力的综合体现,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审计干部要有开放性的思维,乐于接受新观念,接受新事物,勇于打破条条框框,在工作中体现出一种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经验的改革精神。在审计建议中体现超前性和预见性,为领导决策和事业发展当好“探路石”。要有大气。大气是气度和风范,是品位和层次。审计干部格外要做到大气,境界要高,淡泊名利,追求远大的理想;眼界要广,登高望远,走一步,看两步,要有战略眼光;胸怀要宽,心底坦荡,与人为善,甘当人梯,有奉献精神。
3.不断铸牢支撑体系,赋予精神之“基”。要让十六字在审计机关“落户、成长”,就是要大力增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