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精神的交汇
*的发展孕育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这种城市品格给*审计注入了同样的精神元素。“海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顺改革之势,走开放之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与*发展同步。另一方面要具备“大气谦和”的襟怀,行包容之事,襄宽容之举,豁达大度、谦逊明礼,树文明审计之风。“睿智”主要表现为审计人员的聪明才智,主要包含对知识的学习力、对事物的洞察力、对技能的创新力,具备与“开明睿智”的*城市精神相匹配的智能素质。
“海涵睿智”对*审计人讲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客观地分析,正确的判断,不就事论事,不拘泥于旁枝末节;二是不仅要帮助被审计对象纠正问题,而且要从完善制度上建立长效机制;三是要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海涵”、“睿智”二者相互补充,使审计行为更为合理,将大大提高审计结果的科学性。
(三)审慎公正:当今时代需要与审计职业品格的统一
审慎公正的审计职业品格,是与公平、正义的时代需求相一致的。“审慎”是一种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既不草率行事,又不瞻前顾后。从字面上讲,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做到“三慎”:一是“慎微”。审计过程是在纷繁复杂经济活动中不断分析、甄别问题、判断是非的过程,要做到客观公正地揭示、处理问题,必须保持职业谨慎。二是“慎行”。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研究,弄清事实本质、产生原因和造成危害,准确定性处理。三是“慎重”。对可能存在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要尽可能采取措施,查清事实,防范审计风险。“公正”是一种公平正直的职业品质,这就给审计人员讲了两个方面要求:一是于“人”求公,体现在审计活动中公心处事、公平待人,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客观。二是于“己”求正,体现在审计活动中清正廉洁、刚正无私,保证审计过程的公正客观。
“审慎”、“公正”二者相互依托,使审计结果更为可靠,将大大提高审计机关在社会上的公信力。
(四)计是求真:审计传统模式向审计现代本质的演绎
审计传统模式向审计现代本质的演绎,关键在于审计理念的创新,不仅要查错纠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还要揭示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发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 “免疫系统”功能。
“计是”,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计“是何”。即弄清楚“是什么”。这是审计的基本要求。具体地讲,“是什么”既包含对被审计对象的认识,又包含对经济活动等内容的了解。二是计“是否”。即弄清楚被审计对象是否具有违反国家政策和财经纪律的问题。三是计“是非”。即弄清楚审计定性、如何评价等问题。这三个层次是递进的,体现了审计方式的不断优化。
“求真”,就是指不但要清楚被审计对象的问题、短处等事实,而且要进一步分析被审计对象所存在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对审计对象讲改进完善的系统方案。与审计的“计是”功能一样,“求真”同样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求“真相”。即拨开“迷雾”,追根溯源,深刻分析原因,说明“为什么”的问题。二是求“真理”。即针对问题,对症下药,讲整改方案,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三是求“真善”。即探寻规律,追求完善,建立长效机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