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农民收入来源情况 单位:万元(①农闲时外出打工人员,因流动性比较大,其收入未能统计。 ②其它产业指外出劳工从事各行业的收入。)
三、劳动力转移动因
##村农业属粗放型,农村品结构单一,质量不够精细,技术含量不高,难以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加上加入wto后,关税下降,农业保护垒壁逐步消失,国外农产品(如进口优质水果)冲击市场,国内农副产品的生产成本偏高,保鲜措施不足,未能形成农副产品产业链,导致销售时间短,市场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降,农民增产不增收,有的甚至出现亏本,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迫使劳动力转向其他行业,为提高收入找出路。1995年外出劳务人员占总劳力的18.3%,劳务收入占劳动力总收入31.2%;2003年外出劳务人员占总劳动力的30.8%,劳力收入占劳动力总收入的68%,高于全省36.2%的平均水平。(外出劳工人员不含在家从事手工业人员,收入也不含在家从事手工业人员的收入)
四、发展思路
面对##村劳动力的就业格局调整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生产的双重目标,发展社会事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任务。我们认为,当前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好农民工劳动技能的培训工作,首先要做好农村闲置劳动力的调查工作,了解他们的年龄、爱好、文化程度、就业意向,工薪要求等;其次要摸清我区产业工人的需求情况,做好企业和农村劳动力之间的桥梁作用,尽量培训河市工业区所需的劳动力,使农村劳动力在今后一至两年内在当地就业,(能减少住宿费用、伙食费用,又能关照到家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形成劳动力转移和企业稳定员工的双赢局面。
2、积极研究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措施。目前##村共有水田600左右亩,每户平均1亩左右水田地,许多青壮年不愿放弃赖以生存的土地,生产成本太高,同时也制约劳动力的转移。若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能降低劳动生产成本,把短期闲置劳动力转化为长期闲置,促使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也可先进行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土地集约经营的压力)。
3、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共有山地4000左右亩,年产柑桔2.2万担,龙眼0.15万担,占用大量农村劳动力,但这些产品质量不高,精细不够,有的上市时间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难以适应市场需要,今后要加大对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和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指导,积极争取扶持政策,种植速生丰产林、野山辣、反季节蔬菜等农作物和水果高接改良,分散市场风险,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水源保持能力。
4、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村水源严重贫乏,现有的两个小五型水库存在渗透现象,每年2万元的村财收入是难以解决水库的维修问题,今后需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扶持,解决水库问题。
5、##村距镇政府所在地约6公里,生态环境优美,村级公路面窄,弯度大,严重制约农产品的外销,生态开发企业的入驻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每天250人的学生和大量村民面临交通安全的威胁,要积极争取政府扶持,拓宽完善现有的4公里公路。
五、意见和建议
要改变##村的现状,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是前提,乡村公路、农业设施建设是基础,大力引进各类企业,增加人气商机是关键,产业结构调整,推广订单农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为此,我们建议:
1、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农村富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