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驻点河市镇##村。该村地处河市镇西南方向,三面环山,总人口1700余人,耕地600亩,山地4000亩,主要种植柑桔、龙眼等农作物。1995年经济作物效益显著,农村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迅速。随着市场变化,农产品价格下滑,利润大幅度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农民增收困难。农业发展缺乏动力和亮点,现有的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结构单一、品种质量不适应市场对农产品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限制,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外部工业区建设难以惠及农民;农民增收缺乏支撑,规模较大的产品增产不增收,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缓慢,村里现只有两家小型鞋业加工场,经营困难,而相对优势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却未能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因观念陈旧、技术技能缺乏、就业信息不灵等方面的原因,难以向相关产业转移。具体分析如下:
一、劳动力就业格局
1995年,全村劳动力总数863人,(劳动力指18岁-60岁从业人员,下同),其中:男423人,女440人。劳动力中,小学以下(含小学)文化程度618人,初中文化215人,高中文化10人,全村从事农业、果林生产555人(其中从事水果场承包21人),农忙在家从事农业农闲外出打工150人,长期外出从事其他行业158人。 2003年全村劳动力总数911人,其中男453人,女 458人,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531人,初中文化358人,高中文化21人,全村从事农业、果林生产424人(其中从事果场承包8人)在村从事手工加工业78人,农忙在家从事农业,农闲外出打工128人,长期外出打工从事其他行业218人。农村30岁以上的农民,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未能掌握从事工业生产必要的技术或技能,劳动力转移受到制约。又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农民原来的收入都比较高,在开展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①95年18-30岁的长期外出人员中,经过近十年的时间,有一部分人员回村从事手工加工业。 ②2003年31-50岁,在家人员比较多,他们受家庭和农活的约束,又没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劳动力大面积转移,只能依靠技能的提高和本地企业的吸纳。)
二、农民收入情况
1995年,全村农民柑桔产量2万担,平均销售单价120元/担,每担生产成本20元,(不含人工成本),每担盈利100元,柑桔总盈利200万元。全村农民龙眼产量0.2万担,平均销售单价350元/担,每担生产成本20元(不含人工成本)每担盈利330元,龙眼总盈利66万元。粮食作物、蔬菜、畜牧业,外出承包果林场等盈利73万元,外出从事其他行业收入154万元,全村农民纯收入493万元万元,人均3024.5元。 2003年,全村农民柑桔产量增加到2.2万担,平均销售单价45元/担,每担生产成本22元(不含人工成本),每担盈利23元,柑桔总盈利50.6万元。全村农民龙眼产量0.15万担,平均销售单价50元/担,每担生产成本22元/担(不含人工成本)每担盈利28元,龙眼总盈利4万元。粮食作物、蔬菜、畜牧业等盈利55.2万元,外出劳工(含小商贩)等从事其它行业收入235.8万元,全村农民纯收入345.6万元,人均2021元。由于##村主要农作物只有三种,没有相应的农作物深加工企业,农产品品种单一,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低,农民收入受市场价格变动大。加上农产品技术含量低,未能规模化经营,生产成本偏高,难以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出现增产不增收。此外,交通设施落后,也制约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生态型企业的入驻和第三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