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导地位,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原动力。只有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才能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据专家介绍,发达国家农产品制成品消费量占90%左右,而我国仅占25%,发展空间广阔。要加强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农产品加工,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内涵、附加值和竞争力;要立足创新,打造品牌,狠抓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提升改造,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我县发展农村工业经济要在重点发展建材、锑冶等支柱产业的同时,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如竹木加工业、葛产业、畜产业、茶叶、小水果、粮食、蔬菜加工等,并促使其与旅游业的发展有机结合,以增加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第三,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劳务经济。新时期“三农”问题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就业难,去年,我县农村劳动力为42万人,转移28万人,劳务收入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了75%,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已成为我县目前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来源。当前,要转移滞留在农村、边际效率为零的农业劳动力,必须在大力开展对外劳务输出的同时,加快本地劳务市场的建设,以小城镇为载体吸纳农村劳动力,扩大就业总量。一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实施好园区带动战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促使更多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二是要鼓励和组织农民有序外出务工,提高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减少盲目性和无序流动。三是要逐步消除歧视性的政策规定,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信息服务,减轻务工成本,确保农民工的权益。
第四,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是政府行为,要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应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建立起上下沟通、左右协调、远近结合、国内外对接、城乡一体的农村教育体系;充分调动县、乡、村三级的积极性,重点办好职校、农校、夜校、农科教中心、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载体;理顺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培训投入机制,坚持实用、实际、实效原则,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和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新型农民,把沉重的人口负担变成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近年来,我县举办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带动了农村科技培训工作,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乡村干部、专业重点户的科技实用技术培训的长效机制。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第五,建立农村社会文化与经济均衡发展的战略。要树立新的发展观,加快农村交通、文化、科教、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改善农民健康水平,提高生活品位。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建立健全农业税费征收征管新体制,加快推进村帐乡管等配套改革,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重点打击非法买码等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违法活动,保持农村大局稳定。
第六,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和以资江为主的江河治理,保护好农业环境。实行废污利用,大办农村沼气,积极争取国家农村沼气生态建设项目,在3—5年时间新建户用沼气池6000个、发展示范村6个。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控制农业污染和企业“三废”污染,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努力打造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社会文明的桃江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