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今年上半年,受“非典”影响,下半年,一些地区的洪涝旱灾影响了收成,全年农民收入预计增加4%。农业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农民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势头是来之不易的。一方面是一些农业扶持政策措施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市场拉动的结果。尤其是近段时间,农产品价格有所回升,粮食、油价、棉花包括一些畜产品在前几年一直低迷的情况下,出现恢复性增长。但是价格增长只是一种恢复性的,还没有达到90年代后期最高的水平。而且价格继续攀升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在目前的状态下起伏。所以,仅靠价格提升还不能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还需要采取一些更积极的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
今年采取了哪些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要让农民增收致富。2003年,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积极决策,是政策实施密度较大的一年。具体来讲有这样10个方面:
1、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为农民减负。从一些地方的情况来看,这项政策落实到位的话,能减轻农民负担的30%。
2、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以解决农村中小学学生上学难、农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几年内,在国家的扶持下,要解决好贫困学生就学和贫困地区学校改造。中央财政为每个农民出10块钱,地方政府筹集10块钱,农民自己出10块钱,逐步试点恢复农村医疗体系。
3、扩大农村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力度,放开市场。一些地方尝试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也起到很好的效果,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农民的利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个改革意义重大,为下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改革探索了新办法。
4、启动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今年选择了8个省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帮助农村信用社增强自身活力,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5、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国债资金中专门安排了“六小工程”资金,建设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民生产生活必需的小型基础设施,如沼气建设、乡村道路、草场围栏、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水电等,这些对改变农村面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今年始,在11个品种上实施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已经基本形成了长江中下游的优质水稻的产业带,黄淮海专用小麦产业带、东北的专用玉米的产业带等。对大豆、小麦等实行良种补贴,凡是在优质区域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较好,价格也比普通的同类产品要高。
7、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今年主要开展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一个是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力度很大;另外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尽管在财政等体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但总的原则定下来了,外来务工农民子女要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待遇,解决了农民工十分关心的一个大问题。
8、各地将普遍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为农民外出就业创造条件。国务院已批转了农业部等几个部委的农民培训规划,每年要培训上千万人,国家拨专款,进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9、很多地方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在进行农民社会保障、保险等方面的探索。这也是今年的一个亮点,特别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上海、浙江等地正在按照城市居民社会低保标准,统筹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险等问题。
10、在户籍制度改革上,今年不少地方有很多突破。
归纳这10个方面,可以看出今年的政策措施的一些特点。一是密度大。包括投资和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