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同志总结了去年全市"三农"工作情况,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同志就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讲四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各项部署,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我市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赢得良好开局。
一是农业在结构调整中取得长足进步。""期间,单位面积耕地农业产值年均递增11%,到年,农业企业和规模以上农业生产总值占总产值比例、规模化经营面积占农田总面积比例均约为3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二是农民在增收减负中获得明显实惠。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近10年来首次同比两位数增长,比2002年增长32%,农民收入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三是农村在城乡统筹中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农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农村环境面貌逐步改善,"五通"工程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对于近年来我市"三农"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市委、市政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看到,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化大都市。农业承担着保障农产品供给和支撑现代化大都市生态体系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才能实现城乡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协调发展。必须看到,没有农民的富裕安康,就没有全市人民整体的富裕安康。当前,我市虽然城市化水平较高,但农村人口仍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30.5%,在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的同时,仍有2.7万户农民家庭年收入低于1500元的低保线。只有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才能把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必须看到,没有农村的和谐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进步。我市现有36个农村建制镇,1146条行政村,农村地区的面积约占市域总面积的70%,只有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才能整体推进构建和谐建设。总之,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毫不动摇,把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精神和部署,结合实际,今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三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环节,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为根本保障,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