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建立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示范村20个。到2010年,全市农村沼气池总量达到35万户,沼气普及率达到20%;在规模养殖发达地区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各类大中小型沼气工程30处;创建沼气生态农业示范村300个、示范乡30个;形成健全的技术培训体系,全面实行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达到一定规模的乡、村建立服务站,初步形成农村沼气建设的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市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总的思路是:政策激励,项目带动,专业施工,综合开发。
2、加强宣传,形成共识。再好的事情,不进行深入人心的宣传,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仅停留在政府推动层面上,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沼气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宣传沼气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宣传发展沼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宣传沼气建设的新技术、新工艺,宣传农村沼气发展的先进典型。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经常性宣传,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沼气发展,各有关部门关心、支持沼气发展,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发展沼气,变政府要我干为大家抢着干。
3、抓好典型,示范带动。常言说:“庄稼活不用学,别人咋作咱咋作。”“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样子给群众看。”群众是最具模仿的群体,说的再好,不如让他看到实惠。各地的沼气建设工作一定要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凡是没有开展试点建设的地方必须搞试点,让试点工作先行一步,进而推广试点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承担农村沼气建设国家项目的县,要按照项目要求加快项目进度,严格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严格“一池三改”建设标准、严格执行项目建设“三公开”制度,把国家沼气建设项目建成精品工程。没有承担农村沼气建设国家项目的县,要结合当地实际,搞好示范点,形成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乡、一乡带一县、一县带全市的沼气发展局面。
4、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制约我市沼气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配套资金落实难。市政府已确定拿出100万元,不搞分散匹配,按照以奖带补的形式支持沼气建设;各县、区根据工作量、工作难度,原则上每个沼气池的补贴资金不得低于市里的平均标准。发改、卫生、林业、环保、建设、水利、扶贫开发、畜牧等有关部门要利用项目资金支持沼气建设;金融部门要加强信贷支持力度;各地要充分发挥税收、贴息、补助等多种经济杠杆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发展沼气,调动农民、畜禽养殖企业自筹资金建设沼气的积极性,形成“政府扶持、农户自筹、社会参与”的投资机制,加快全市农村沼气的发展步伐。
5、专业施工,规范建设。我国的沼气建设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为什么没有推行下去?主要是没有专业队伍,沼气池建设质量不过关,结果钱也花了,力也出了,一切等于零。没有专业施工队伍,即使沼气池建起来了,质量也难以保证,特别是造成今后农户使用维修难,要想大面积推广更难。商丘、周口的成功经验就是有一支专门从事沼气建设施工的队伍。所以,今后必须要坚持职业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从事沼气池施工的人员必须经过县级以上沼气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并获得国家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切实做到专业施工、规范操作。要突出抓好“建、管、用”三个环节,严格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规范建设,确保沼气建设质量。要普及沼气用户的日常管理和安全使用常识,做到科学管理、安全使用。
6、产业开发,综合利用。国家之所以大力推广沼气建设,不仅仅是解决农民的烧柴问题,而是要把沼气作为一个产业来做,发挥它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