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先机,赢得发展优势,扩大发展成果,实现新的跨越。
一用科学发展观抓好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新的时代赋予发展新的内涵。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更加科学、更加理性、更加具有全局和长远性的崭新阶段。在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不是单纯地追求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发展,不仅应尊重经济规律,还应尊重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我们要积极适应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和变化,确立科学的发展观,使发展的内涵更加科学,发展的视野更加宽广,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的途径更加明确,发展的措施更加有力。
“五个统筹”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发展的大思路、大战略。用科学的发展观抓好第一要务,就要坚持“五个统筹”,尤其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坚持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探索有四川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切实加快城镇化进程,着力构建工农联动、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要积极发展川渝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建长江上游经济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五个统筹”要统一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之中,统一于改革开放的进程之中,统一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之中。要大力推进依法治省进程,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供法治保证。
二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推进“三个转变”
加快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四川实际,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十六届三中全会所形成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和正确决策,为深入推进“三个转变”指明了努力方向和着力方位。我们要乘三中全会的东风,把“三个转变”由提出实施推向深化提高,不断提升认识的高度,拓展实践的广度,加快转变的速度,强化落实的力度,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高资源增值的效益和质量。
要进一步增强推进“三个转变”的自觉性,在确立新思想新理念上下功夫。首先,要牢固树立市场意识。“三个转变”的核心就是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市场是资源变资本的转换器,是点石成金的“魔杖”,能够将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我们要把市场需求作为推进“三个转变”的内驱力,把有效的市场竞争作为提高转变质量和效益的主要手段。坚持以市场驱动力为主导,整合政府能动力、体制扩张力、开放外推力、群众首创力,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其次,要深化对资源的认识。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有有形的资源,也有无形的资源有显性的资源,也有隐性的资源有现实的资源,也有潜在的资源,我们要以更加宽广的眼界和与时俱进的眼光审视资源。要看到独一无二的风光景色是资源,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资源,丰富的矿藏、水能是资源,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是资源。同时,还要认识到,资源并不等同于资本。资源只有物化成为资本并参与再生产,才能产生价值、成为商品。天赋资源只有与商标、专利、信息、网络等后天获得性资源相结合,才能带来高的附加值。结合度越高,经济效益越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省还有众多丰富的资源亟待挖掘和开发。必须采用市场手段将其激活,搭建多种平台使之由潜在的财富转化现实的生产力,产生更大的效益。第三,要准确把握资本的本质。资本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具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