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他们被希望创造,同时也创造了希望。那么,希望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参加长征并在抢渡大渡河中担任渡河政委的陈云,19**年10月向共产国际汇报长征情况时说:“每次战斗前,连队的党员都召开会议,选出后备指挥员,大约有四五个人。如果连长在前线受伤或者牺牲了,队伍不会跑散,因为第一后备连长会立即挺身而出;如遇不幸,第二后备连长又会代替他,一个接着一个。党员受伤后,为了不影响同志们的情绪,总是对他们说:‘没关系,你们继续前进吧!’”
在重兵围追堵截之中,缺少装备且疲惫不堪的红军一路厮杀,为什么势不可挡?因为每一级团队在危险的时候,始终拥有一个为了理想奋斗到底的主心骨,在最危急时刻,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作出勇往直前的选择。正是这罕见的凝聚力和无穷战斗力,创造了希望。千千万万视死如归的英雄前仆后继,团结在一起,梁启超说的“人豪”、“国雄”就不再是个体,而成为了一个群体的风采。长征红军的这种凝聚力和战斗力,决不是一种刻意的营造,而是由他们承载的理想和信念自然而然萌生出来的。
面对这样始终拥抱着希望的群体,还会有什么力量能够打败他们?还有什么希望不能够去创造和实现呢?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创造奇迹,靠的是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前途放在首位的理想信念的力量,靠的是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一句话,长征之魂,就是理想。
历史证明,理想一旦为人民所接受,成为人民的信念,那将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这正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迢迢跋山涉水的巨大回报与惊人收获!它在此后创造和收获的一切,也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历史还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其核心内容就是一个理想信念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有不同的体现方式和转变为巨大的创造力量的方式。在革命成功以后,毛泽东反复讲,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谈到开拓创新,大胆进取,邓小平反复强调,没有一股劲,没有一股气,我们的事业不能前进。在上个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说:“要在世界上干成一件事,没有一点精神是不行的。”他们讲的精神、劲气,既是拼命干工作的精神,也是追求真理的精神,还是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精神。一句话,理想信念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为事业奋斗之魂。在今天,作为执政党的党员,只有保持和发扬这样的先进性,才不会陷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遭遇的各种“草泽泥潭”而不能自拔,人民群众才会相信,我们党能够带领他们跨越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的种种“险峰雪山”。所谓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非常之人才可建非常之功。这里说的非常,就是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长征以后的中国的历史,还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的长征精神,事实上已经升华为我们的民族精神。今年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33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便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