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在发展第三产业上,以完善市场载体和网络为重点,以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为目的,建设大市场,发展大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加。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用发展的办法破解资金瓶颈,实施了一大批重大能源、交通、供水、文教、基础产业、生态工程等项目,全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发展后劲进一步夯实。城市建设五年投入23亿元,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五年投入42.8亿元,全县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县情,找准突破口。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立足道县的基本县情,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抓重点,创亮点,克难点,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譬如在工业发展上,把突破口选在“做活资源文章”上。县委、县政府从道县的实际出发,为拉长工业这条短腿,以资源利用作为切入点,从小水电开发破题,从构建工业园招商引资平台着手,出台办工业的优惠政策,依托资源,强力招商引资。几年间,工业又从无到有,20余家骨干企业落户我县,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工业成了支撑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又譬如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上,把突破口选在“壮大特色产业”上。县委、县政府结合道县的资源优势,大办农产品基地,几年来,先后新建了祥霖铺下蒋脐橙基地、改造扩建了白马渡脐橙基地,新建了多个桉树、松树基地、狠抓烤烟种植基地,狠抓种养加,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全县以脐橙为主的水果发展到12万亩,林业面积248万亩,优质稻20万亩,烤烟2.6万亩。全县农副产品在科茂林化、谷源粮油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产销两旺。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夯实农业发展后劲上,把突破口选在解决农村“行路难”上。2003年以来,全县共改造通村公路970公里,其中水泥硬化758公里。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把发展的难点作为改革的重点,把改革的重点作为加快发展的支点,积极推进体制创新,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激发发展活力,是政府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的重要保证。这些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强调越是发展的关键时期,越要坚持改革不停步,破除思想障碍,打破体制瓶颈,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农村综合体制、财政体制、流通体制、投融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以及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在改革的同时,坚持把开放作为我县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实施全面、全方位开放,下大力气优化政务、市场、经济发展环境,拓宽利用外资领域,注重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借助外力来发展道县,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五年来,全县共引进项目543个,合同引进资金14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9.94亿元。其中外资项目47个,实际到位外资8667万美元。改革开放为道县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竞相迸发,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空前高涨。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切实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千方百计让群众更多地在发展中受益,使各项决策赢得群众的拥护,各项工作得到群众的支持,是我们各项工作不断推进的根本保证。这些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的利益问题,尽心竭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共享改革成果。特别是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议案和建议,更是不遗余力地认真研究,尽力解决,从而营造出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和谐局面,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不断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譬如在小水电开发中,县